上天古道網頁站   城通往盤密碼: 9388 微信ID:myoktw  城通往盤密碼: 9388

 找回密碼
 註冊
搜索
查看: 2173|回復: 0

怎樣消冤解孽 (一)

[複製鏈接]
345mp3 發表於 2010-10-3 21:24:54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怎樣消冤解孽 (一)

轉載自:http://fcu.org.tw/~f93b0269/xo/333/no10.htm

壹、前言︰

「生死骨如山,因果復循環,欲消冤孽債,還須德為先。」這段詩是老師批「一條金線」中消冤解孽篇所慈悲開示的話,我們人自寅會降世以來,迄今已經有六萬餘年,在生死輪迴中轉變不停息,這都是受善惡相報之因果循環,感嘆世人痴迷過深,因為妄貪妄爭,故而積下了累世之冤欠,所以我們當以積德來還之,以功來彌補之。

現今幸遇三期末劫,天道降世大開普渡之時,正是行功立德的最好時機,千萬不要錯過此等奇緣,更須捷足先登,奮勇前進,勿畏困難,不怕艱苦,尤其應該瞭解,惟有將冤孽還清,方能脫離苦海,回覆本源。

我們常聽說︰「禍福無門,唯人自召」或「種豆得豆,種瓜得瓜」這就是說種什麼因即會得什麼果。三世因果經亦云︰「一切世間男女老少貧賤富貴,不管是享福不盡或受苦無窮,皆是前生因果之報。」眾生都得承受過去世所留傳下來的無形遺財,每個人都是自己造業的繼承者,就是因為有因果報應的因素,所以產生了貧賤富貴等的差別,萬般自作還須自受,莫道因果無人見,遠在兒孫近在身。

貳、何謂冤欠業報︰
我們對於因果的定理,如果能瞭解,那對現時或未來的一切業報,就不會生恐懼,所以修道當知消還冤欠之重要。今天後學就借此機緣,與諸位前賢共同探討,要怎樣消冤解業。
一、首先就來說什麼是冤欠以及其種類︰
冤者︰凡未經對方同意從中取利,如貪圖口腹恣意殺害生命(命債)或陰謀暗計,損人利己,使人遭受不白之冤者
       (冤債)。
欠者︰雖然經對方同意,向人借貸,而後忘了或故意或缺少而未還者(錢債)。
離人骨肉,破人姻緣,毀人名節信譽挑撥離間,佔人便宜,奪人之愛,阻人為善,引人為惡者(孽債)。
眾生因為迷惑而不明道理,不信因果報應,才會有不合理的行為,而所做各種不合理的言行稱之造惡業,自然要自己去承擔去受苦之果報,在受苦報的環境中,又重新造新業。

由惑-業-苦-惑,如此循環不已。因不滿現實環境,所以在逆境中重新造惡業,也有在順境中造惡業。如企業家在交際應酬,除了吃喝還玩女人,當官的貪污受賄賂,以權勢壓人,這些都是造業。
各行各業的人,在每日生活中難免會有做善做惡之事,有善惡的作為,就是在造因造業。因為造因造業未來必定有果報,這稱為因果定律,所以俗語云︰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不是不報,只是時間未到。」

二、業報的種類有個別業與共業:

世界各國在法律上,對犯罪行為,有其共同點,就是犯罪有主犯,從犯之分,主犯與從犯共同行為叫做共犯,單獨犯罪叫做獨犯。在法律上所稱的獨犯佛學上稱之獨業、個人業或各別業,共犯者則稱為共業。
共業是一人計謀,再由多數的人參與行動的共同犯罪行為,或是由多人計謀再唆使某一人去做犯法的事,既然是共同犯罪,未來之果報,也要共同來承受。

故事︰民國七十一、二年間,南台灣屏東縣佳冬省公路上,有一輛協和遊覽車,載有卅二人(司機、車掌在內)由台東出發開往高雄,路過佳冬時與一輛載有汽油的三輪車相碰撞,當時二輛車都被火燒毀,其中包含三輪車伕共卅二人被火燒死,只有一人僥倖受傷。那位三輪車伕是佳冬某油行的伙計,由枋寮買油回佳冬出售,路過該地,不知何故竟與遊覽車相撞,而發生此不幸事故。
幾日後佳冬有關帝廟傳出這一段不幸事故的因由。原來在二百年前,在廣東一帶有一群強盜,以打家劫舍為生,而在當地有位富豪,家中有個家丁,喜歡喝酒賭博。某一日這家丁出外賭博喝酒深夜才回來,次日被主人責罵,因此懷恨在心,而且因缺錢賭博,所以就找上那群強盜,計劃搶劫他家主人財物。這群強盜 本來計劃只劫財不殺人,但在劫財時因主人反抗,所以全家大小都遭殺害,其中有位匪徒比較有良心,大喊不可殺人,我們計劃只有劫財而不殺人的。
在二百年後,果報機緣成熟,這位主人轉生做佳冬油行老板,那位家丁轉生做三輪車伕,土匪頭目與二頭目轉生司機與車掌,其他卅位的匪徒就是車內遊客,而其中受傷未死的就是當初喊不可殺人的那位匪徒。
以前由惡家丁帶來強盜  劫財殺主人,現在輪到他載老板的汽油去燒死那群以前做匪徒,以前是強盜頭目帶領手下去搶劫殺人,現在是轉生司機載以前的手下(遊客)去赴劫,可知業報的力量,實在是太不可思議。
佛經云︰「雖經千百劫,所作業不亡,因緣會遇時,果報還自受。」善惡之根,如影隨形,雖然經過了千世百世的輪迴,只要那因緣成熟必將受報。人各有性,物各有靈,凡是受冤欠者,那有不討之理。

叁、菩薩畏因,凡夫畏果:
諸位前賢,可曾聽過這句話,「菩薩畏因,凡夫畏果」菩薩瞭解之所以有今日一切苦報,必定有其前因,所以在苦境中,不敢再造新因。而凡夫是畏果,凡夫在苦境中會產生不滿不服,怨天尤人的心態,所以在其中又迷了新因。世間人正是常種因又怨果。
有一句話說︰「不知者不罪」。不知諸位前賢的看法如何?一個人之所以會犯罪,是一時之糊塗,或者受了權勢所逼,或是不明事理而被利用。那 他在不知的情形下犯了錯,是否就無罪呢?在法律上是不允許的,只能看其情形而減輕其刑責而已。而在用緣果報上更是不容許犯了錯而想推脫責任的。
在佛經上有段記載說︰佛陀當初在世之時,有弟子問他︰「不知者做後是否無罪?」答曰︰「有一隻鉗子燒得紅紅的,是知道的人拿燙的嚴重呢?還是不知道的人去拿燙得嚴重。」佛陀又云︰「六道眾生業因造作,皆是由不明理造成,怎可以說不知者無罪呢?」
凡夫常被迷惑,才生出種種顛倒而妄造一切惡業,但是菩薩證悟,了知一切是因緣和合,有因就有果,菩薩不但不受迷惑,甚至還能修持解脫生死。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,都要慎重,免得將來因為不知而犯了錯誤之事。
雖知曉因果之關係,也應該瞭解「善報非善,惡報非惡」之理。

譬如說,大富大貴是善報,而大富大貴很容易使人墮落造業,如富而不仁或驕傲欺人,這些都是造未來世的苦因,所以說善報非善。反之在環境上很惡劣是惡果,而在惡劣之環境之當中,能夠瞭解有其前因後果,而加強為善修行,對於未來的前途,是會相當好的,所以說惡報非惡。
佛經云︰「欲知前世因,今世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」關聖亦云︰「莫謂人小無冤愆,豈知前世之冤緣;關某雖然法力大,但能伏魔不伏冤。」

肆、消冤解孽的方法︰
要知世上無因不成果,瞭解因果則要去惡因造善因,且須行善積德以還之。眾生的業障只有自己行功立德來化解,別人是無法頂替的。子女無法頂替父母,父母也無法代子女頂替。甚至仙佛都無法滅定業,所以關聖帝君云︰「關某雖然法力大,但能伏魔不伏冤。」那要如何才能將冤欠化解消除呢?以下幾點可作為參考︰
一、平日修持方針︰
1-依正理而行︰
簡言之「眾善奉行,諸惡莫作」不再造是非,不分別你我計較,去我執我見,待人處事要存一個「敬」字,尊重別人,對方才會尊重你。因人常在不知不覺中得罪他人。因為每個人缺乏自我克制的能力,更缺乏體諒他人的心,因此平時與人相處難免產生磨擦造惡因。師云︰「奉勸世人不要自以為聰明,而暗室欺心,胡做非為,要知舉頭三尺有神明。」
2-改毛病去脾氣︰
人因為歷經生生世世的輪迴,難免帶來許許多多的習氣毛病,無法徹底改除,甚至會編造很多理由來為自己保全身分及面子,若如此即會斬草不除根,春風吹又生。
要認吃虧是消業了罪︰常言道,吃虧就是佔便宜,原諒別人是一種美德,能吃苦了苦,不怨天尤人,在順境中好辦道,而逆境是修道的好環境。

3-要實心懺悔︰
真正實心懺悔才能消除冤欠。六祖在無相頌曰︰「迷人修福不修道,只言修福便是道,布施供養福無邊,心中三惡元來造,擬將修福欲滅罪,後世得福罪還生,但向心中除罪緣,各自性中真懺悔。」並且多叩首,頌念彌勒真經迴向,有機會參加懺悔班。
4-量力而為行功了愿︰
渡人辦道、清口、設佛堂、開荒,只要真心行功了愿,掃十惡(殺、盜、淫、兩舌、綺語、惡口、妄語、貪、嗔、痴)。去八邪(邪見、邪思、邪語、邪業、邪命、邪念、邪定、邪方便)。再三施並行,如此積功累德,老師會為我們撥轉。
5-守律持戒︰
師云不殺生曰仁,就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。不偷盜曰義,就是不侵犯他人的財物。不邪淫曰禮,就是不侵犯他人的身體。不妄語曰信,就是不侵犯他人的名譽。不酒肉曰智,就是不侵犯他人的靈智。
6-要慈悲喜捨,無量功德源於無畏心︰
故事︰佛經記載,有琉璃王者領兵攻打釋迦族,前三次皆為佛陀所阻擋勸退,等到第四次再領兵前來,佛陀知已無法挽回。當琉璃王領兵進攻釋迦族包圍迦毗羅城,殺死了很多人,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蓮尊者為救被困城中之人,以神通之力量,用來救城內五百人,但一到城外,這些人完全化成血水。那時有弟子問佛陀為何會如此,佛陀云︰「神通也敵不過業力。」並訴說其因由︰
在一萬五千年前,有個漁村,有一日村民為了捉魚,將村內一湖水吸乾捉魚。當時有一個小孩看見一隻魚在岸上跳,拿了一隻棍子打魚三下,就離開沒參加捉魚。事情經過了一萬五千年,漁村所有的村民轉生在釋迦族,湖內的魚轉生為琉璃王統領兵攻打釋迦族,誰也救不了他們,連目犍蓮神通廣大,也莫可奈何,當初拿棍子打魚三下的小孩就是我,在共業產生的今天,我也頭痛三天,這是定業不滅。
那麼對共業之業力冤欠是否就束手無策,坐以待斃呢?不然,慈悲喜捨就能轉化業力。在琉璃王攻進城內,要滅釋迦族時,釋迦族的國王摩訶那摩,為他的族人懇求琉璃王說︰「現在你要殺死這麼多人,也很不容易,我懇求你讓我潛到水裡,你就叫他們逃命,等我從水中上來,沒有逃得及的人,你再殺。」琉璃王心想殺數萬人也甚麻煩,而一個人潛到水中不能多久,於是就答應了。
當摩訶那摩潛入水中,大家即刻逃命,但當三萬餘人都已奔逃得所剩無幾時,他開始著急,也奇怪摩訶那摩怎能那 久都不出水來,於是命令一人下水中察看,當那人上來對琉璃王說︰「大王摩訶那摩國王永遠不會浮上來了,他為了救他的族人,把頭髮縛在樹根上,抱著樹死了﹗」這時琉璃王默然不語,即收兵回去。
神通第一的目犍蓮以神通法力,都無法改變的業力,竟給慈悲喜捨的摩訶那摩國王所改變,原本難逃滅族之劫的釋迦族,因而免於滅族之災。

師母當時因官考嚴重,不忍弟子被捉被關,以自己囚困來頂替眾弟子的官考,此乃為慈悲喜捨之愿力化解。
神通不是究竟,神通抵不過業,神通抵不上道德,而業力抵不過正念。

二、緊急時之處理︰
1-默持三寶︰天道弟子只要常常持念,則那邪神不敢來近身,念一遍神通廣大,念兩遍得以超生了死,念三遍則神鬼都懼怕,一切的魑魅魍魎邪魔都化為塵埃。
2-心正意定︰不驚慌害怕,心虛則魔入,一正則能破萬邪。
3-佛堂求助︰請前賢幫忙叩首求老、仙佛慈悲。
4-盡人事聽天命︰認命吃苦了業障。
平時種善因,就會得善因的好處。平時不做虧心事,夜半不怕鬼敲門。心常安泰、神明佑庇、人常尊敬、夜少惡夢、少受嫉妒、魔邪不入、子孫賢明、避災躲劫。

伍、結論
因果的報應,絕對沒有僥倖的,不要自認為沒有那 「衰」會被找到。三天主考云︰「修道自家事,與人何相牽,不修冤愆找,誰能救脫淵。」
要知冤冤相報無了期,劫劫相o難休息,故須隨緣了舊業,更莫造新殃。

師云︰「欲想了你前生債,憑你功德能勾消。」亦云︰「眾生取笑修道人,甚至侮辱修道人,這都是在消修道人的冤孽,多多益善。」
我們修道人,每一個人都有冤欠,更應當惜福而消罪,勤培功德以保性命,樂天知命,立愿而了愿,了愿回理天。


怎樣消冤解孽
(二)

後學感念天恩師德,祖師鴻慈,老前人前人大德,點傳師慈悲,引保師的引進,更重要是沾到各位前賢的光,讓後學能在這裡與大家共同研究「如何消冤解孽」。

太上感應篇有一句話:「禍福無門,唯人自召;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。」要知道天地是最沒有私心的,而禍福也都是我們自己人心所招來的!假如這個念頭所想的是善,做出來就是好事;所想的是惡,做出來就是壞事。最初不過是起了一個念頭而已,但是到後來,經過日積月累,於是就有了善人和惡人的區別了。
所以一個人得禍或是得福,全都決定在當初起了善惡念頭的時候,因此我們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,其中若有了絲毫的差錯,那麼禍福的果報就會有天差地別。
這個紅塵世界,純善純惡的人其實非常少,那麼可以為善、可以為惡的機會也就多了。因為念頭會有轉移,果報也就會加以斟酌,是報在自己的身上,或報在子孫的身上,或是報在現世,或者是來世,或大或小、或快或慢,其中雖然會有變化不同,但是絕對不會有絲毫錯誤的!
俗話說:「善惡到頭終有報,只爭來早與來遲。不是不報,時辰未到。」所以我們不要只看眼前,應該要看究竟,因為善惡的果報,必定是如影隨形。
清朝崇明地方,有個叫黃永爵的人,有位相士曾替他算命說他只能活到60歲。後來他到南洋做生意,有一條船遇到了大風,船快要翻,黃永爵就急忙的拿出十兩黃金,雇船前往搭救,結果救活了13條人命。後來又遇到那位相士,這時相士看到黃永爵非常驚訝的說:「黃先生,您滿臉的福相,一定是積了大德,做了好事,你不但會有兒子,而且你的兒子還會考上功名,你也會活到高壽。」
後來黃永爵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叫黃振鳳,考中了康熙己未年會試的榜首,黃永爵也活到90幾歲,而且很安詳的離開人間。由此可知,天道是如此的真實可信,人為什麼不肯去惡為善呢?
接下來,我們來探討什麼叫做「冤、欠、孽」。


先說冤,為了個人私欲及貪念,不顧天理良心,危害他人的利益,甚至殺人害命、搶奪財物等,都叫做冤。有一位少女懷孕生子,他的父母問他,這小孩的父親是誰,少女因為年紀小,不敢告訴父母親說是她男朋友的,因此少女就隨口說是某某廟寺的一位和尚的。
父母親就帶著女兒及嬰兒去找這位和尚,詢問小孩是你的嗎?那位和尚回答說「是嗎」?結果少女就一口咬定說是您的還不敢承認嗎?和尚再回答說「是這樣嗎」?少女說:是的。
因此和尚就不再辯,就將這小孩留在寺中扶養,經過幾年後,這位少女良心發現,很不安,就老實跟父母親說這小孩的父親不是那位和尚的,是她跟她男朋友所生的。少女及父母親就到寺廟去找那位和尚說,很抱歉,沒有查明清楚就誣賴你,現在我們知道小孩的父親是誰了,真的很對不起!和尚回答說:「是這樣嗎?」少女回答說:「是的。」
由這個故事可知,為何這位和尚會被抹黑呢?乃是和尚前世所欠,今世要還。還好這位和尚是位修行人,知道這前因後果,只用短短的一句話,來承擔來接受,要是他沒有修行,一定會跟人起衝突,或許會造下更多的恩怨,因此和尚就了了這一段。
接下來什麼叫做欠,凡是未經他人同意而從中取利,對方同意幫助你,而你卻忘恩負義、恩將仇報,這種以怨報恩、以恩欠義的人,將來必定也要背負起欠錢還錢、欠命還命的因果,絲毫也別想倖免。

後學家鄰居有位坤道,未經他人同意,以自己是「會首」的身份,在標會時從中做手腳,利用別的會腳名義連續標到會,取得錢財,等其他會腳真的需要標時,發現已經被會首給偷標調。整個事件爆發開來,很多會腳抗議,要求會首賠錢,會首說已經將錢用掉,沒有錢賠。
幾天後,這個會首就忽然暴斃身亡,左右鄰居就紛紛起鬨說:「真是報應啊!」會腳又到會首家請會首的先生負責,沒有想到她先生說不關他的事,有本事你們自己去找他太太要,跟他沒有關係。不到半年,他的先生也突然去世。
俗話說的好: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不是不報,只是時間未到。」
再來我們探討什麼是孽,凡是離人骨肉、破人婚姻、挑撥離間、毀人信譽、敗人名節、佔人便宜、奪人之愛、阻人為善等罪大惡極者皆是孽債,將來一定會遭受到同等的果報。

佛經上有句話說: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,今生做者是。」先說人面瘡的故事:那真是冤冤相報一千年,非常可怕。
在漢景帝時,宰相爰盎,跟大臣晁錯是政敵死對頭。有一次晁錯建議景帝罷諸侯之權,收歸中央,用意在鞏固朝廷王室的力量,結果引發七國之亂。景帝慌亂之下問爰盎怎麼辦,爰盎說亂是由晁錯引起的,只要殺了晁錯就可平亂。
景帝以為然,在晁錯上朝的半路上,將他綁起來送到刑場殺了,根本不讓晁錯有辯解的機會。晁錯的怨氣沖天,一直要找爰盎報仇。但爰盎轉世多生,卻一直是個修行人,沒有機會。
到了唐朝,爰盎轉做國師,因為一點貢高心,讓晁錯冤欠趁虛而入,變成國師腿上的人面瘡。這個瘡長的像人的臉一樣,露在褲外就不痛,遮起來就痛,怎麼治都治不好。國師本來以為靠自己的修行,可以擺脫冤孽,結果越來越嚴重,他不得不辭掉國師職位,到處遍訪名醫,但仍束手無策,身體一天天消瘦。
就在無法可想的時候,國師記起曾經遇到一個雲遊四方的和尚,告訴他如果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時,可以到某個深山、某棵松樹下找他。國師千辛萬苦找到了那個地方,見到和尚。和尚跟他說起這段因緣,要他認真懺悔,並叫他到溪邊用水洗人面瘡。
就在清洗的時候,人面瘡開口說:「我找你找了一千年,只因你都在修行,所以暫時饒過你,但身為國師有貢高心,正是我報仇的大好機會。如今既然有和尚的說情,你也有懺悔之心,我倆的冤仇就此一筆勾消。」說完就不見了。國師一回頭,和尚也不見了。國師從此就在深山中認真修行,不再返回朝廷。
關聖帝君說過一句話:「莫謂人小無冤愆,豈知前世之冤緣,關某雖然法力大,但能服魔不服冤。」
由以上的實例,我們知道,世間是有因果循環,當然也有「冤欠孽」的存在,因此我們人人都有業,老師說過一句話:「無業不轉人」,假如我們沒有冤業的話,今生就不會轉為人,而是住在理天的諸天仙佛,逍遙自在了。

可是如果業太重的話,也無法生為人身,而是轉做為畜生。能夠得人身,一定是或多或少帶有業來轉,讓我們有人身可以來了罪。
接著我們來談談,要如何消冤解孽呢?後學以為有幾點可以讓大家做參考。

第一點:依理行事
要怎麼做,才能依理行事,就好比這裡的電車,當這台電車要行走時,是不是遵照著上面的電線來行走,假如這輛電車沒有遵照這個軌道來行的話,是不是會發生車禍呢?我們做事是不是也該遵循合理的腳步來走,如果稍有偏差就會產生很多問題,而造下更多的後果,到時就無法收拾。
恩師說過:「奉勸世人不要自以為聰明,而暗室欺心,胡作非為,要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。」

第二點:改毛病去脾氣
人因為歷經生生世世的輪迴,難免帶來許許多多的習氣毛病,無法徹底改除,甚至會編造很多理由來為自己保全身份及面子,不知不覺中就又在造業。所以要想辦法,借由同修道伴的力量,相互勉勵,彼此警惕,將脾氣毛病改掉。
 

第三點:推功攬過
人不要怕吃虧,有過歸自己,有功是大家的。不要習慣性的用要求與責備的語氣去對待人,這是會破壞善緣、增加孽緣的。經常承擔他人的錯失,並不代表懦弱或委屈,而是你的心量變大了、智慧變高了。一旦智慧展現時再去處理事情,那時的態度與方法就會有所不一樣,並且能圓滿解決任何問題。

第四點:實心懺悔
道場中有位坤道壇主,原本修道很虔誠,清口茹素、開設佛堂,對辦道一切佛事不遺餘力。但是,就在她最虔誠修道之時,先生卻出了車禍意外。這件事對她打擊非常大,她總以為自己這麼努力在修辦道,應受仙佛慈悲庇佑才是,為什麼自己會蒙受這種不幸?心中忿怒不平,終日怨天尤人,發道場的牢騷,後來乾脆退道不修不辦了。

也許是這位壇主修道以來,造下不少善業功德,仙佛並未因她的表現而馬上放棄她;相反的,在一次法會中,濟公活佛臨壇,叫辦事人員特地把她找來,辦事人員甚至都說:「她不會來了,她已經退道好久了。」濟公老師依然堅持:「只要去找她,她一定會來,若不來也要想辦法請她來……」
辦事人員去找她時,果然她毫不猶豫的答應,因為她正想找仙佛算帳呢!到了佛堂,她因為心中有所不平,見到濟公老師也沒跪下。

「徒兒呀!妳不要生氣,今天為師把妳的事說清楚,好不好?」濟公老師心平氣和地跟她說:「為師問妳,妳外祖父去世時,妳阿嬤幾歲?」這位壇主不耐煩地說:「三十歲。」她想我先生腿出意外,跟我阿公阿嬤有什麼關係?
濟公老師又問:「妳爸爸去世時,妳媽媽幾歲?」壇主說:「也是三十歲。」她心中隱隱有些不安與恐懼的感覺。濟公老師又問:「妳今年幾歲?」壇主回答:「三十歲。」說完她已感覺毛骨悚然。

濟公老師說:「對了,今年輪到妳守寡了。妳知不知道呀?六萬劫以來的業報啊………」濟公老師慈悲地說明其中的因果:原來這位壇主和她阿嬤(外祖母)、媽媽三人,在前世聯手謀殺了一個男人,而這名男子的太太當年正好是三十歲,守寡守得非常艱苦,終日以淚洗面,最後終於熬不下去自殺身亡。從此夫妻倆怨氣沖天陰魂不散,決心要復仇,要她們三人都嘗到三十歲守寡的滋味,因此報應一代一代發生,從她外祖母到她媽媽,都是三十歲守寡,淒苦一生。
「妳可知道老師和這兩個冤欠說了多少好話嗎?才勸得它們回心轉意,給妳一個行功了愿、以功抵過的機會,才好不容易保住妳先生的性命。如今妳先生的腿,摔跌的狀況雖重,也總可以醫得好了,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?徒兒呀!得道有數難啊,今日已得大道普渡,今世不修,等待何時呢?妳自己聽清楚,想清楚,思惟看看,要不要修道啊?」
這位壇主道親後悔、慚愧,淚流滿面,噗地一聲跪了下來:「恩師慈悲,徒兒一定要修道,一定會修……」

第五點:行功了愿
渡人辦道、清口、掃十惡、去八邪,再「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」。十惡:殺,盜,淫,兩舌,綺語,惡口,妄語,貪,嗔,痴。八邪:邪見、思、語、業、命、念、定、方便

第六點:守律持戒
孔子說:「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聽、非禮勿言、非禮勿動。」
一個人最怕的是自以為是,認為自己的心境已經很高了,不必再受這些下乘的法門來約束,於是在不知不覺當中隨心所欲而超越了規矩,絲毫也沒發覺到,那可不是糟糕了嗎?若自認不是柳下惠就千萬不要做柳下惠的功夫,這是會害人害己的。凡是不該做的一點也不去做,必定能夠不逾矩、不犯罪、不結怨。

第七點:要慈悲喜捨
「欲了你前生債,憑你功德能勾消。」「再困難的事,只要你肯去做,仍可以做成功;若不肯去做,再容易的事,也很難做到。」
古代印度淨飯國國王摩訶那摩的百姓,被琉璃王的軍隊包圍,準備屠殺。摩訶王先懇求琉璃王放了百姓,琉璃王不肯。摩訶王再懇求說,他願意潛在水中,在這時間內讓三萬多百姓逃跑,等他起來後逃不掉的再殺。琉璃王想你能潛多久呢,於是就答應了。

摩訶王潛入水中,百姓開始逃跑,大概過了一兩個鐘頭,百姓逃得剩下沒多少了,琉璃王覺得奇怪,派人潛入水中察看,這才發現:原來摩訶王將自己的頭髮綁在水底石頭上,早已氣絕多時。
琉璃王聽到這個消息,震驚得流下眼淚,就此打消屠殺淨飯國的念頭。摩訶那摩寧可犧牲自己生命去救他的子民,這種慈悲心所感召的力量,實在是太偉大了。
真的,只怕您不發心,不必擔心業不能了、冤不能救。因為愿力可以消解業力。
最後,後學想用活佛師尊的一句話來跟大家做個結語:「生死骨如山,因果復循環;欲消冤孽
債,還當德為先。」

恩師又說:「人自有始以來,迄今六萬餘載,生死輪迴,轉變不息;因果循環,善惡相報。迷人妄貪妄爭,遂積下累世之冤愆,當以德還之。倖值三期末運,天道大開普渡,行功立德正當佳期;勿錯此時奇緣,需要捷足英勇;勿畏荊棘,當曉冤孽還清,方能脫苦達源也。」
因此,趁著大道普傳以及祖師的鴻慈大愿護庇之時,讓我們趕緊行功立德。後學才疏學淺,體會有限,如有講得不圓滿的地方,叩請諸天仙佛慈悲赦罪,點傳師補充,各位前賢多多包涵。謝謝各位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手機版|悟見天道網 網址:na.hpc.tw 微信ID:myoktw google-site-verification=6ij7kFXPFawzrQw9kXd_FVRWASmY5mHnEEE7CbSnLNc

GMT+8, 2024-12-22 16:05 , Processed in 0.065802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