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天古道網頁站   城通往盤密碼: 9388 微信ID:myoktw  城通往盤密碼: 9388

 找回密碼
 註冊
搜索
查看: 7092|回復: 0

三天法會講題 悟見轉載自芳芳雅軒網站

[複製鏈接]
345mp3 發表於 2016-4-16 01:01:18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三天法會講題    悟見轉載自芳芳雅軒網站

1 佛規禮節

我們降生人間六萬多年來,生生世世輪迴不已,或許其中幾世也有可能是個修行人。仙佛說你三世修行過,今世才有可能求道;你修過七世,才有可能開三天法會,成為一個辦事人員。

無論如何,今天我們能夠共在一起修行,實在是一個相當不容易的機緣,何況這是一個「一世修一世成」的緣會,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,船開不等後來客,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那個店了。

中國人有句話說:「有理走遍天下,無理寸步難行。」如果將這個「理」字改成「禮」字其實也未嘗不可。人與人之間、人與事物之間,有一定的關係存在,只要能拿捏好其中分寸,為人處事就可以暢通無阻。

俗話說:「秀才遇著兵,有理講不清。」有理為什麼還會講不清,是因為你只顧自己的理,不能明白兵的理,中間沒有管道溝通,當然就產生麻煩了。

國有國法,家有家規,佛家道場當中也有共同的規矩,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。如果大家能遵守約定俗成的規矩,事情就可以簡單、迅速、順利的完成。道場中的佛規,所謂「禮儀三百,威儀三千,細行八萬」,說細微十分細微,但粗、細、微、妙、玄,總也有它一定的綱要根本,那就是「佛規十五條」。

從「尊敬仙佛」開始,舉頭三尺有神明,到「謹言慎行」能夠落實在生活中說好話做好事,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。

佛規乃是天戒律,不遵焉能故家規。佛規雖然細節不少,但有心的話仍應慢慢學習,將最基本的先學會,像參辭接送駕、早晚香、初一十五獻供排班、辦道請壇執禮等,希望大家在各單位佛堂,多跟前賢引保師學習。懂了佛規,守住戒律,修行的路就比較好走。佛陀也講過:「佛陀涅槃之後,要以戒為師。」人人身上有一把尺,守住愿戒,是末後修行最重要的功夫。

這三天的法會,是佛盤註冊,好像參加聯考考上了,榜上有名,現在是參加新生訓練一般。如果能將三天十幾節的課好好聽取,對道義的瞭解、佛規的領會,甚至為人處世、生命的真諦都會有較深刻的認識。祝福各位,三天法會順利成功,在修行路上聖凡皆如意,將來必能道成天上名留人間!
張貼者: fang 於 下午6:16 沒有留言:
標籤: 明德新民進修錄 三天法會課題
2 人生的真諦
一、前言

所謂人生之真諦,就是人生到底是怎麼個情形,生前是如何,死後又是如何?生與死和人生又有何關係,生活在世上怎麼樣才有價值?一般人從小不懂事,當然不會想這些問題,等到年紀大了,懂事後開始成家立業,每天為生活奔忙,為追求名利,勞碌奔波,也很少去想這些問題。因此遇到了事情,都不知如何抉擇才最正確。

或許也有很多人會考慮到這些問題,但是大都由於不瞭解「生」與「死」,對生前死後的事不瞭解,因此也說不出所以然來。一天過一天,對自己有利的,多參加一下;沒有利害關係的,則懶得去管,隨著時間因循下去,以至於老死。在這個歷史過程中,沒有留下一點痕跡,對社會眾生一點好處都沒有,各位前賢,你們認為這種人生有沒有價值?

二、生死與人生之關係

生而為人,至少對「人生」應該有所瞭解。語云︰「生死事大,人命關天。」所以要瞭解「人生」就要瞭解「生死」,現在我們試著從古聖先賢留下的話來研究這個問題。
莊子曰︰「我本不欲生,忽而生在世,我本不欲死,忽而死期至。」

說明了一個人的生死,自己是沒有主權的。順治皇帝出家歌曰︰「來時糊塗去時迷,空在人間走一回,生我之前誰是我,生我之後我是誰,長大成人方知我,合眼矇矓又是誰,不如不來亦不去,亦無煩惱亦無悲。」我們人的一生大概就是如此,由於不知生前死後的事情,所以來的時候迷迷糊糊,去的時候不知往那裡走。因此不知做什麼才有價值,而在世上空手來空手去。亞力山大帝臨死之前吩咐侍從,將棺材打兩個洞,讓兩隻手伸出來,表示他雖位在萬人之上,亦是空手而去。每個人死時都差不多,頂多穿幾件衣服而已。

每個人都不知生前的事,所以說生我之前誰是我。生我之後,從小不懂事,也不知道自已生是什麼樣子,有什麼責任義務都不知道。等到長大成人才知道自己是什麼人,是父母的子女,有一些什麼責任。但是過不了幾年,兩眼一閉,自己又變成什麼呢?也是不知道。

人生就是這樣糊裡糊塗,沒有意義,不知修道成道以後不生不死,不必來也不必去。人生實在有很多煩惱,活著的時候受盡辛苦,死時家人悲傷,而成仙成佛不生不死,自然就不用悲傷了,故生與死和人生的關係非常重大。至於生死的變化情形如何?變化的原則又是什麼,此可由「因果輪迴」題中研究,這裡暫且不提。

三、人生苦樂分析

其次來討論人生苦樂的問題,各位認為人生是苦多還是樂多?或者說有苦有樂是不是?大家不講話,可見真的是「苦不堪言」啊!佛云︰「苦海無邊,回頭是岸」,在我個人來說,我感覺人生是快樂的,怎麼講呢?因為從小到現在都沒有受過什麼苦。

小時是在父母的襁褓中長大,上學以後更是無憂無慮,上了高中、大學更是自由,要考試就看書,不想讀書時就睡覺,不然就逛街看電影,假日就出去郊遊、旅行,沒錢就伸手向父母要,什麼責任也不必負擔,是不是很快樂?但是快樂的時光很短暫,也不是每一個人都這樣快樂,因為真正人生的苦,我們還沒有嚐受過。

雖然擁有很多財產,可不一定會快樂。要怎樣才算真正的快樂。第一、身體健康不生病。第二、物質享受不缺乏,要什麼有什麼。第三、家庭圓滿,沒有天倫的不幸,子女很孝順,都做官光宗耀祖,不做壞事,不會帶給自己煩惱,這樣的人生確實很快樂。但一萬家有一家嗎?大概沒有,即使有,又能享受多久,而且誰也免除不了生、老、病、死等種種基本的痛苦。

1生──就是生活,為生活勞苦奔波。人若貧窮時,總羨慕住在高樓大廈,出入有汽車的富貴人家;但是你說,他就快樂嗎?我看不見得,雖然吃用方便一點,每天苦心鑽營,為各種事業盤算,金錢週轉都要絞盡腦汁,夜晚十二點還睡不著覺,要是家庭不圓滿那更痛苦。

家庭雖是清苦一點,吃完晚飯在外邊乘涼,家人共同談天,享受天倫之樂,無憂無慮,還比他們要快樂得多。漢初張良就因看透「人生之苦」而立志出家修道,張良感嘆做人難,「多言人嫌少言痴,惡被人厭善被欺。富遭嫉妒貧遭賤,算來自然合天機。青山不管人間事,綠水何能洗是非?子房收拾安身處,搖頭擺手說不知。」

做人無論是處在那一種環境,各人皆有各種不同之苦,以聰明才智來說,人人都不一樣,你聰明一點,什麼事情多表示一點意見,雖然是好意,人家不一定高興,說你「囉嗦」是不是這樣?多言不好,那我不說,人說什麼我做什麼。人家又說你愚笨,什麼都不懂。以人心的善惡來說,各人也不同,你做惡事當然惹人討厭,像流氓人一見就討厭,再看更傷心;那就做好人,人家看你好,反正你不敢對他怎樣,就欺負你,人善被人欺。

以貧富來說,富貴之家總被嫉妒,被謀財害命;你說家裡有錢不好,那我做窮人好了,但貧窮別人又看不起你,到親戚家去,人家還以為你要去借錢呢!所以世上無論你是那一種人,總不能十全十美,每個人都有快樂、痛苦憂愁的地方。
──「人生難免八大苦,生不得息費心思;終日奔馳為利祿,為誰辛苦為誰儲?」

2老──人有少年、壯年,就有老年。人老的時候也很痛苦,年老力衰,任何事情都力不從心。少年時辛苦忙碌,沒有時間遊玩;老了時間多些,想爬山旅行,大概也沒有那份力氣。年輕時辛苦工作,省吃儉用,為了家庭子女奔波勞苦,老了想享受一下,多吃一些也不行,冷的熱的酸的辣的硬的軟的煎的炸的都不能吃;如果子女不孝順,那更可憐了,街上拾字紙、賣獎券,大部份是老人家,實在可憐。如多關心一下子女,反被罵囉嗦,一點價值都沒有,人老也是痛苦。
──「人老氣衰智力失,守門看戶若孤獨;兩鬢如霜骸骨瘦,一家之事難作主。」

3病──其次是病,人不可能永遠不生病,生過病就會瞭解生病的痛苦,平常朋友有病,總會安慰他,「花無百日紅,人無千日好」,話雖然說了,他還是痛苦。猛將張飛死都不怕,就是怕生病,因為人一生病就「英雄無用武之地」了。
──「疾病世間那個無,四大假相如色圖;有朝一日遭風雨,青紅赤白盡模糊。」

4死──一生的希望、理想、計劃、遠景,因為生命的結束從此絕望。想到這就免不了對死亡產生恐懼,當然你也會捨不得與親人離開,如是義務未盡或含冤而死,那就更痛苦了。
──「人死人懼如猛虎,嬌妻愛子啼哭哭;骷髏拋在荒郊外,幽靈受罪有誰知。」
以上是屬於人的生、老、病、死四大基本痛苦。

5求不得苦──希望無法達成也是一種痛苦,「人生不如意事,十居八九」,考大學三年都考不上很痛苦。前幾年有位青年就因為考場失意,在澄清湖跳塔自殺。生意失敗也很痛苦,愛情及其他方面求之不得都很痛苦。
──「求不得苦心如痴,心不在焉神若失;並非上天不作美,心中所欲命中無。」

6愛別離苦──就是與親人的別離。「生離異地相懸苦,死別猶如碎肝腑」,相愛又別離,朝朝暮暮望穿秋水,實是痛苦。「死別」那更痛苦了,父母恩尚未報答,有人少而喪父,中年喪偶,老年喪子都會令人哀痛欲絕,可是這是人世免不了的呀!
──「生離異地相懸苦,死別猶如碎肝腑;多少柔情多少淚,無情無欲樂自如。」

7怨憎會苦──你說別離不好,那就天天廝守在一起,天天在一起也不一定快樂。有的夫婦不和,婆媳不睦,兄弟相爭,或「一見就討厭」但必須天天見面,真可謂「冤家路窄」!遇此種事情,真是比在地獄還苦。
──「怨憎相會苦特殊 冤家夫婦最痛苦 雙方專找不是處 朝暮吵鬧動文武」

8五陰盛若──五陰熾盛,也是一種痛苦,五陰就是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。「色」就是看見有形有色的東西,即映在腦海中,擾亂我們的心。「受」,我們對形色產生反應,而有愛惡之感,產生愛惡的意念。「想」,就是動腦筋,愛者想辦法佔有、奪取。討厭的想辦法摒棄,脫離。

「行」,去做就是行,動了腦筋想了辦法就去做。「識」,事情做後留下痕跡,在我們腦中就成了識,也就是我們後天「江山易改,本性難移」的「性」。

所謂五陰,我舉個例子給大家做參考,就容易明白。如果銀行職員管理鈔票,天天看鈔票,就是『色』;常在腦中浮現,腦中接『受』後感覺需要它。
因為太太生病,自己交際花費又多,因此動了念頭想辦法得得它,而不讓人發覺。今天想拿不行,有人在看著,但心中老是『想』。
有一天沒有人看到,就偷了起來,這是『行』。這有兩個可能,一個是被發現,那就身敗名裂,自然很痛苦。如果沒被發現是不是就快樂?每天都戰戰兢兢,別人多看一眼,以為是知道自己秘密。

半夜人敲門,以為警察來了,所以殺人犯很多後來都自首、因為逃亡實在痛苦,白天總好像有人跟蹤,夜裡好像『受害者』就在後面,吃睡都不安,所以不管有沒有被發現,都很痛苦。這件事過後,如果被人發現,腦中永遠記住那一幕,如果身敗名裂,人人指責,那更悔恨不及。

五陰熾盛,色色形形的東西印在腦中,全都想要,每天動腦筋,想擁有這個佔有那個,又不一定能得到,做了壞事良心譴責,於心難受,種種思想,齊湧上心頭,因此思想混沌,
五陰盛也很痛苦。

以上是佛家說的人生八苦,儘管有許多苦,但我們還沒有嚐受到,不知個中滋味。但只要是處在凡塵的人,就免不了這些苦,我們本身想要免除這些苦就要修道,行功立德,能夠成道,上天封有天爵,就可以不生、不滅、不老、不死,不必在人間受這些苦。

四、人生價值分析

我們來談談一個人活在世上,要怎樣才算有價值,我們從一個角度來分析,每一個人有生必有死,人死後眾人或歷史對他的評價是怎樣?所謂「蓋棺論定」,因為每一個人從生到死,壽命的長短都不一樣,每一個人的聰明才智也不一樣,還有每個人生活的環境,一生所做的事都不相同,所以死後別人對他的評價也就不同。在這裡大略將之分成四類︰

第一類,死後「遺臭萬年」。
第二類,死後「無聲無息」。
第三類,死後人為他「立銅像」。
第四類「裝金身」。

那一類人死後遺臭萬年呢?就是自古以來的「亂臣賊子」為何會遺臭萬年呢?是因為他們活在世上的時候,為了自己私利,殘害忠良,以致斷送國家民族,如古時奸臣曹操、秦檜,至今人人討厭他、辱罵他。記得小時候,跟母親去看歌仔戲,奸臣演出時,人人大喊大叫,還有人忍不住丟石頭,做人做到如此地步,還有什麼價值可言。

現在的人,大都以地位的高低,賺錢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就。但是儘管做大官,發大財,或得了個博士學位,人家就會尊重你嗎?可不一定,如果沒有德性,待人不合乎「禮」,人家表面上奉承,背後就辱罵,內心也看不起你。自古以來,聖人對人成就高下是以「德行」為準,如曹操雖是學識淵博,但最後成遺臭萬年的人。

還有秦檜,因圖名利,陷害忠良岳飛,為後人所不齒,此可由杭州西湖岳王墓前一詩可見︰「青山有幸埋忠骨,白鐵無辜鑄佞人」。故有德之人名留千古馨香萬代,無德之人遺臭萬年。

第二類人︰「無聲無息」。就是他活在世上對眾人沒多大好處,死了對世人也沒什麼損失。就像夜晚天空的一顆小星,雖掛在夜空,大地沒有增加多少光彩,即使殞落了,亦不暗淡多少。
凡夫俗子,就是屬於「無聲無息者」,每個人從小因父母養育長大以後,就做事賺錢,接著男大當婚,女大當嫁,成家立業,而後養育兒女,終日為著子女、家庭奔波勞碌,不得歇息,直到死為止,無聲無息的消失,世間沒有別人知道你,紀念你,這實是太可悲的了。

第三類人︰「立銅像」。英雄豪傑在生之時,對國家、民族、人民有莫大貢獻,死後眾人為紀念他、崇拜他,就為他立個銅像讓眾人瞻仰,如我們的國父一生為救國家、救民族,受苦受難,而非要做大官,發大財。所以今天我們尊稱他老人家為國父,故做對眾人有益的事業,眾人就懷念你、紀念你,只為自己打算,將來只有自己子孫紀念你。

第四類人︰「裝金身」。就是聖、神、仙、佛,他們在世的時候,因立德、立功、立言,故能不朽於世,案頭馨香,萬世受人景仰,所謂不朽:一則他們能活在人的心中,人人紀念他。二則歸空後上天憑他功德,按功定果,享受天爵,配享天廟,如孔老夫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,他週遊列國,為了要實行王道於天下,而趨於世界大同,當時雖陳蔡絕糧,仍是弦歌不輟。
釋迦牟尼佛在生之時,認透人間是苦海,立志出家,苦修苦練,終於成道,成道後講經說法渡眾生,亦是受苦受難而不屈,最後終至成佛。南海古佛在世時,亦是慈悲救眾,受世人供奉。所以聖、神、仙、佛對眾生有恩,大家感恩因而為他們立廟裝金身,給眾人朝拜。

我們瞭解這些道理以後,知道如要了脫生死就要修道;要脫離人生苦海,永遠逍遙快樂就要修道;要在歷史上名留千古,成聖成佛也要修道。我們都得道了,可以說是非常幸運。
由以上所談人生真諦,知各人前途各人打算,老天給了每個人一生的歲月,要怎樣做這一生才算有價值,大家是不是明白了呢?
張貼者: fang 於 下午6:14 沒有留言:
標籤: 明德新民進修錄 三天法會課題
3 我們為什麼要求道?
各位道親大家好,今天後學沾到天恩師德,祖師鴻慈,師尊師母大德,老前人前人的護庇,點傳師慈悲提拔,更重要的是沾到各位前賢的光,才有這個機會和各位道親共結善緣,感到非常高興。今天要和各位前賢共同研究的題目叫做︰我們為什麼要求道?
各位道親大家都求過道了,那麼為什麼要求道呢?

可能每個人當時的動機都不一樣,有的人是父母之命,有的人是親朋之情,有的人是自己追求,有的人費了引保師多少口舌,不論其動機如何?今天能聞道,更能到此參加法會,表示大家都是佛緣深厚,祖上有德,前世有修,否則的話,就是至親好友,鄰居同事也渡不了他,所以俗語常說︰「天雨雖大,不潤無根之草;佛門雖廣,難渡無緣之人。」就是這個道理。

求道是為了什麼呢?首先我們要了解求道的意義,孟子說過︰「生死事大」,所以我們求道就是為了脫生死,了解人生究竟的目的,找回我們靈性的歸宿。但是一般的人對這個問題,從來不加體會,以為人死了就完了,一了百了,生前既不可知,死後亦不可想,因此,只知追求幾十年的享受,由少而壯,由壯而老,由老而死,就如同草生草死一樣,空渡一生,無聲無息的消失了。莊周說︰「我本不欲生,忽而生在世,我本不欲死,忽而死期至」,言下之意有無限的感傷。感嘆來也空空去也匆匆。

順治皇帝出家詩說︰「來時糊塗去時迷,空在人間走一回,未曾生我誰是我,生我之後我是誰,長大成人方知我,合眼矇矓又是誰,不如不來亦不去,亦無煩惱亦無悲。」
由上觀之,自古以來,為什麼有許多的人,捨棄富貴榮華,去求道修道呢?其目的就是要追求真正的「我」「我是誰」「誰是我」,難道這看得到的肉體就是我嗎?假如這臭皮囊是我的話,為什麼人死了之後,在肉體下並沒有兩樣,而其生時能言語、動作,其死後就失去知覺,無痛無癢呢?而且眼不能看,耳不能聽了呢?足見在看得見的肉體中,定存在著看不見的「真我」,也就是靈性。一般人說︰人死為「過身」,就是那個「真人」、「靈性」換了一個肉身去投胎輪迴去了。

但是人人雖有靈性,卻有而不知其有。因為人們自從寅會降生以來,至今已有六萬多年了,在這六萬多年中,生生死死,因果報應輪迴轉變,困於塵世中,貪戀酒色財氣,追求聲色貨利,沈淪於生死苦海中,為氣稟所拘,物慾所蔽,將本來的靈性迷昧,忘了歸根認的路徑,死後靈性自眼、耳、口、鼻等門而出,墜入四生六道,落入十殿閻君之手。「靈性」成為「靈魂」。魂字,「云 鬼」即是此意。

所以今天我們求道,就是求得生我之門,死我之戶的通天大道。故孔老夫子曾嘆說︰「誰能出不由戶,何莫由斯道也。」就是要我們去追求生死門戶。佛經上亦有言︰「佛在靈山莫遠求,靈山只在汝心頭,人人有個靈山塔,好向靈山塔下修。」也是要我們去追求自性佛。釋迦牟尼佛說過︰「人人都是佛」,亦說︰「摸著根的成佛祖,摸不著根的瞎修行。」

因此能找到自己的佛,就能回返西天。但要找到自性之所在,必須訪求明師,受明師之指點,故俗云︰「讀破金剛經,唸徹大悲咒,種瓜還得瓜,種豆還得豆,不受明師指,永在輪迴受。」

所以自古修道者,都必須放棄江山,拋家捨業,離妻別子,去千里訪明師,萬里求口訣。例如軒轅皇帝,為了訪求明師,曾拜了七十二位老師,所教的都是入世之法,無法指點他出世之法,最後才於小林寺,拜十三歲的廣成子修成正果。孔老夫子亦拜七位師,後遇老子,方得大道。太上老君拜八位師,遇洪鈞子才得道。釋迦牟尼佛拜了五位師,最後為燃燈佛所授記。

因為「明師難遇」,能遇到明師的定有深厚的根基,但遇到明師的,也得修到三千功圓,八百果滿,方能得受真傳。(因自古正法不傳六耳),單傳獨授,故子貢嘆曰︰「夫子之文章,可得而聞也,夫子之言性與天道,不可得而聞也。」那今天我們為什麼就如此容易得道呢?咱們修道要了解天時,現在我們巧逢佳期,上天大開普渡之時,派遣明師倒裝下世,我們師尊師母於民國十九年同領天命、普渡三曹,一般的人,只要身家清白,品性端正,由引保師引進有緣者,皆可得道,所以說︰「來得早不如來得巧。」

受明師一指點後,一步跳出三界外,不在陰陽五行中,百年之後,靈性得救,回返理天,朝見老,然而我們自寅會降世以來,累積之冤欠未了,債賬未清,所以得了道以後,須自己時常加以體會,常清常淨,反省自己,改毛病,去脾氣。照愿實行,誠心修道辦道,才能夠躲劫避難,將來靈性得救,也不枉費今生得道。

我們既求了這個「性理真道」,接下來談談它有什麼好處或者作用:

一、可以超生了死:

超生了死,就是超出陰陽,跳出五行,脫輪迴登極樂,免了生生死死,永在苦海,萬劫不能翻身。為什麼要超生了死呢?因為這有生有死的所在,並不是最好的結局,陽世陰府也不是最好的去處。釋迦佛當時棄青宮之貴,為了生死一大事因緣而出家,可知世間並非真正的樂土,生與死皆非好事,生在陽世是燒殺擄掠、坑搶拐騙、哼哼啊啊的活地獄,死在陰間更是嚴刑酷罰的煉獄。所以我們必須求道,受明師指授「性理真傳」超昇天堂極樂,免再降生塵世,受這陰陽輪迴,四生六道轉變之苦,所以有必要超生了死也。

二、可以改惡向善,棄邪歸正:

求道才能找回本性良心,始知人心有真有假,真的就是本性良知,亦即元神;假的就是血心、人心,亦即識神是也。世人每一動念,幾乎都涉及貪私偏邪,人以識神用事,所以必求道,方能求回本心,生發妙智慧,才可以照見是非曲直,善惡邪正轉識為智,守正除邪,所有作為皆依中道本性為師,故孔子云︰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改之。」此言本性良心,就是我們的良師,凡所有作為,依此良心做去,則萬無一失;其不善者即指耳目聲色視聽之謂也。所以求道,方能改惡從善,去邪歸正。

三、可以消禍劫、解冤孽:

禍劫冤孽皆是由人自造的。因為人人放失本心,棄了八德,血心用事,所作所為,違反良心,不合天理正道,所以結冤孽造因果,殃連禍結,久而久之,遂釀成古今未曾有的大浩劫。禍結冤孽既因放失本心,失道之故而釀成的,所以必須求道,求回本心,才可以消禍劫,解冤孽。果能求得良心正道回來,自然知道禍劫之所由來,冤孽之所由結,自悔既往之過,發愿永不再犯,極力行功立德,以償宿債怨尤,自然冤解孽消,無有牽纏。從玆以往,一意一念依本心為主,一舉一動唯八德是遵。那能再結孽債,再造劫因呢?因此新仇不結,舊仇不存,身心清淨,自然禍劫冤孽不解而自解矣。

四、可以改造命運:

命運何來,由天命乎,由神定乎?由人造乎?人自造其因,神天乃助其緣,最後自然成其果了。總而言之,三世宿緣,數世食果,雖是神天助其緣,實皆由人心自造也。

世人或生為王公將相,田園萬頃,大廈連雲,富甲一方者,乃其人前生本心常存,心不離道,兼之祖宗積德深厚,福田自種佳禾,自然今生結得好果,此自然之道也。或自有生以來,疾病纏身,一生落魄,貧無立錐之地,家無隔宿之糧,或伶仃孤苦,或災禍連綿者,皆係三世不修,本心流亡,血心識神用事,福田偏重惡草,自然不得自食好果,所謂天網恢恢,報應不爽,禍福無門,惟人自招也。欲改命運者,必待求回本心,把福田的惡草除盡,種植佳禾,將來自結佳果,哲學家洪子云︰「蓋世功勞,當不得一個『矜』字;彌天之罪,當不得一個『悔』字。」

試觀邱祖當時乃金蛇鎖口,最凶惡的命運(命中註定要餓死),求道後,努力實修,積功累德,終至冤解孽消(雖經餓死邊緣七次,大餓七十二次,小餓無數次,仍然躲過劫難),不知不覺之間冥冥中把他陰紋改變成雙龍搶珠的大貴格。求道好處自然明瞭於心矣。」
所謂︰「行盡世間天下路,唯有修行不誤人。」所以吾等人人必須求道,其原因,不言亦甚明顯矣。修行是三百六十五行外的一行,不受功名利祿的綁縛限制,故能超脫。
張貼者: fang 於 下午6:12 沒有留言:
標籤: 明德新民進修錄 三天法會課題
4 天命明師之印證(之1)
壹:前言──何謂天命?何謂天命明師?
天命金線是一脈相傳、不絕如縷的;有明晦、隱顯、降收之分。大道隱天地閉,道在暗中傳;大道顯天機洩,人人得而修之。有緣遇到佛出世,無緣遇到佛涅槃。

貳:天命明師的尊貴與印證

一、道統為證──青陽期、道在君王;紅陽期、道在師儒;白陽期、道降火宅

1、東方前十八代祖師(青陽期):伏羲至周公皆為「道在君王」時期,有道者為明君,無道者為昏君。老子至孟子則轉為「道在師儒」時期。

2、西方廿八代祖師:孟子之後道轉西方,釋迦牟尼佛奉天承運,續接道統金線(紅陽期),至達摩祖師一葦渡江,仍為「道在師儒」時期。

3、東方後十八代祖師:達摩東渡後為東方第一代祖,傳至六祖慧能不再傳衣缽。但心法仍傳七祖八祖而絕。一千餘年後,直至清康熙年間,九祖黃德輝始遙接金線。至光緒十二年,十六祖劉清虛改無極先天大道為三極一貫,紅陽期至此圓滿。

第十七祖路中一,為白陽初祖,辦理末後一著,道降火宅,道在庶民,三曹普渡,萬教歸一。



第十八代祖張天然(師尊)、孫素貞(師母)為白陽二祖,承先啟後至今,無有別祖。

二、三曹普渡為證──明師可貴,能上渡氣天神祇、中渡人間善男信女、下渡地獄幽冥鬼魂(韓信、

趙子龍求道)

三、明師代理濟公傳天命為證──法會中濟公恩師屢屢臨壇顯化

四、明師一指的殊勝為證──求道者只要不謗道詈佛,歸空必定身軟如綿

五、明師能讓歹徒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為證──天命可畏

六、天道普傳萬國九洲為證──天命運轉,流行無礙

七、老前人、前人以一介凡夫而得萬人敬重、老☉敕封德慧菩薩為證

八、天機碑文聖訓為證──師尊師母承接天命的印證

01山西省大同府七佛寺古讖碑文:「定三陽渡原人,復始羲皇降道源。

臨初太公闡聖王,泰來天真辦收圓。」

02民國十五年三月三日金公祖師借楊春齡顯化百日,傳彌勒真經:天真收圓掛聖號

03黃河決堤,顯露天機碑文:



弓 長 應 運 領 天 命 . 口 傳 心 印 宏 真 道
自 子 至 未 已 八 會 . 日 月 如 梭 不 止 停
人 人 不 惺 迷 夢 客 . 各 個 盡 墜 不 回 頭
一 字 能 了 歸 覺 路 . 止 於 至 善 赴 龍 華
十 佛 治 世 至 彌 勒 . 革 面 洗 心 回 家 鄉
即 有 白 陽 開 普 渡 . 又 降 九 九 大 劫 災
火 水 刀 兵 如 鼎 沸 . 弗 如 罡 風 莫 可 當
尚 有 浩 然 大 劫 數 . 女 男 哀 號 鬼 神 驚
苟 無 真 道 怎 逃 劫 . 去 濁 歸 清 上 法 船
舟 行 海 中 誰 人 划 . 刀 短 弓 長 斷 迷 魂
云 及 三 六 中 秋 夜 . 人 雖 圓 寂 道 猶 存
子 系 太 陰 繼 承 接 . 立 己 立 人 天 命 擔
言 簡 意 深 難 惺 覺 . 見 了 不 忍 示 天 機
幾 人 識 得 文 中 意 . 立 傳 四 海 渡 乾 坤
申 開 慧 明 接 金 線 . 絲 毫 不 錯 天 然 盤
般 般 句 句 指 明 路 . 各 各 切 切 莫 遲 疑
矢 志 不 撓 須 精 進 . 佳 期 逸 失 後 悔 遲
犀 牛 望 月 何 日 解 . 刀 剖 智 囊 悟 性 天
一 子 成 道 超 七 祖 . 點 玄 九 賜 果 無 邊
方 寸 寶 田 須 清 靜 . 爭 名 奪 利 誤 前 程

禾 穀 秋 收 時 已 到 . 至 切 惺 悟 . . .
文 顯 . 堤 决 . 黃 河
 

天命明師之印證(之2)

各位道親大家好!今天大家能來此開法會,可以說是三生有幸,又驚動了數位仙佛,親身臨壇,慈悲顯化,給我們講了許多金石良言,像這種事情,大家以前可能都沒有見到,為何仙佛會來現身說法呢?

察其因乃明師降世,諸天仙佛於老面前立愿助道,幫助師尊、師母,因此,我要講的題目,就是「天命明師之印證」使大家瞭解明師的寶貴及重要。
各位道親可能在經典或道書中常看到︰「讀破千經萬典,不如明師一點」之說。

又有︰「任君聰明過顏閔,不遇明師莫強猜。」由此可見,必得明師的指點,親口傳授,才能得道,所以古時修道者,必須「千里訪明師,萬里求訣。」其目的也就在找明師指點回天大道,然而明師是應運而降,沒根基緣份者,不易遇著,故有「明師難遇之嘆」又因一代明師只有一、二位,可以說是「踏破鐵鞋無覓處。」我們今天逢到明師降世,真是得來全不費功夫。

什麼是明師呢?所謂明師就是領老的天命,倒裝臨凡降世接繼道統,代天宣化的佛祖菩薩,稱為奉天承運的明師,當代的明師是誰呢?就是師尊,濟公活佛降世弓長祖師,道號上天下然。



師母,月慧菩薩降世子系祖師,道號上素下真。



明師的證明:
一、代代相傳的道統:
道有代代相傳,脈脈相繼之道統,明師仍接繼道統者,國父說︰「堯、舜、禹、湯、文武、周公,乃中國之道統也。」周公後道統西遷,釋迦牟尼佛應運,至廿八代達摩祖師還潮為東方初祖,至今傳至第十八代,即師尊、師母於民國十九年在山東省同領天命替天傳道,掌白陽道盤。故師訓云︰「應運落紅塵,荷命渡乾坤;印證明師德,悟者是知音。」

二、古讖預言碑文:
古聖先賢,有許多先知先覺者於幾千年即留下讖語,告訴我們明師降世之情形,如在山西省大同府汾陽縣孝義莊馬營村,有一七聖宮又名七佛寺。內供七尊以往聖人,內有一碑文,係女媧娘娘所刻。
「☉定三陽渡原人,復始羲皇降道源;臨初太公闡聖王,泰來天真辦收圓。」證明三陽開泰收圓大事,由師尊、師母辦理。
又如龍華經上云︰
「弓長出世幾人知,渡盡萬教齊歸根;走馬點玄時年至,渡脫皇胎早出期。」
彌勒經上亦云︰「天真收圓掛聖號」皆可證師尊師母領天命,辦理收圓的大事,餘者可見天機碑文。

三、各鑾壇仙佛訓文:

師尊師母二人同領天命,辦理三曹大事,然二人之力有限,若非諸天仙佛搭幫助道,怎能在數年之間,大道宏展,遍及全國,繼而全球,考證古今,可說空前絕後,師尊、師母領命當初,仙佛到處托夢,指點原佛子去求道拜師,且到各地彎壇批訓指示:

如南海古佛於民國四十五在斗六天龍宮批訓,是書為茫海金篇,內云︰「大道闡發聖脈傳。敕令三佛辦收圓,若還不求天然渡,歷劫千年身難翻。」指點我們台灣同胞要拜明師,求真傳才能超生,而教只是勸人為善,不能指點我們生來死去之路,北書和前賢們自大陸上帶來的皇☉訓子十誡,完全相同,更可證明明師所到之處,仙佛助道,又如民國五十五年高雄市明修堂所出版善書「聖學真傳」內言道統之事,相當詳細,證明師尊師母領天命之事等等。

四、普渡三曹之事實:

1·上渡氣天大仙:凡過去修行者或為忠臣、孝子、節婦、烈女,死後豈能湮沒,可升為氣天仙或鬼中之神,然如不得天道,仍難脫輪迴之苦,故氣天諸仙,常到處顯化,方可到南極仙翁處掛號,再找生前有緣人,推任引保,求得天道,返回理天,其中最早之一:

雲遊姑娘,為師母自渡者,求道後到處了災治病,顯化渡人,而後老加封為教化菩薩,成為「雲」字班的仙長,共三千已滿,是為氣天大仙求道後三班之一另有「茂」字班,為師尊七十二次降之眷屬,亦有三千以茂猛兄為仙長,即三天院長。

尚有「悟」字班以王陽明夫子為仙長助道,在我們台灣求道的大仙之一──鄭成功大仙,近來於嘉義溪口鄉顯化甚多,親渡其乩童求道,再渡廟內辦事人員,後又指點一些善信,在未求道之前,於大甲鐵砧山開法會一星期,從中再渡許多久,法會之中,仙佛批訓,出書為「勸化鸞音」又如著名的媽祖亦借謝登甲來拜明師,種種不勝例舉....

2·中渡人間善信:此為渡三曹普渡中最易者,僅需引保立愿擔保,即可受明師指點,求過道後,在生時可逢凶化吉,遇難呈祥,死後面目如生,冬不挺屍,夏不腐臭,歸空後百日,尚有請其靈性到壇批訓,與其子孫結緣,將其生前未辦理清楚之事,臨終末經囑附明白之言,均能在鸞壇上詳細批明,在台灣歸空的許多道親,均可證明。如在生前誠心修道,功圓果滿,回天後,老按功定果在台灣歸空成大仙的就有數位。


像慈德大仙──陳太夫人,為斗六太和旅社老闆娘,雖為一台灣同胞,和前賢言語不通,但能抱道奉行。始終如一,於民國五十四年功圓果滿,回天面,老☉封為慈德大仙,歸空時,其門婿尚昇先生,夜夢其岳母由三官大帝身穿龍袍,立於雲端,手執佛塵飄飄來迎,並囑其婿云︰「吾已功圓果滿,返回極樂天,望你轉告諸親友,無須為吾悲傷。」
醒後趕至太和旅社,始知其夢為真,慈德大仙歸空之後,端坐蓮台(用籐椅坐著成道)達一天半之久,方入殮,仍無僵硬,面目如生,成道之大仙,可至各地先後鸞堂顯化,批訓。

3·下渡幽冥魂:古者佛規,一子成道,九祖超生,當初普渡時,定渡生不渡死,後蒙三官大帝地藏古佛,懇乞老☉鴻恩,才准陰陽齊渡,凡其子孫修道,祖先可於等候室,以候超拔,超拔後於天佛院修煉經百日,亦可到壇批訓種種證驗。

如斗六楊先生於民國四十九年六月十日超拔父母,同年八月廿九日丑時恰斗六天龍宮乩童張進通,呂祖師帶他去遊天堂,於天佛院見其父親楊添生,並替楊先生帶回一封口信,加強我們體悟明師之可貴處。亦有地府鬼魂親自來拜明師,於庚戊年,在崇信堂,鬼魂朱鳳蓮領著玉皇大帝聖旨來求道。尚有朱鳳蓮之遊伴,李鳳娘於壬子年亦來得道。種種證驗,在此不一一例舉。

五、代表明師之傳道師:
師尊師母二人辦理三曹大事除大仙助道外,且有前賢們替師分憂方有今日,凡能誠心實修,領天命尊師辦道者,是為傳道師,是師所在,神人皆欽敬。如台北陳點傳師領天命後與其後學到三峽太子爺廟了災問病,太子爺乩童見其至,即刻下跪接駕,是見天命之可畏。於先天老☉佛壇中三柱香五叩首,仙佛隨請隨到,亦因其代表明師,仙佛敬畏其天命故,是故子曰︰「君子有三畏,畏天命,畏大人,畏聖人之言。」

今值三期末劫,明師降世,我們得此佳期,巧逢明師,怎能不替師分憂,代天宣化,俗話說︰「千年普渡開花易,錯過普渡再遇難。」願各位道親皆能各盡己力聖凡雙全,將來能功成天上,名留人間。
張貼者: fang 於 下午6:00 沒有留言:
標籤: 明德新民進修錄 三天法會課題
5 道與教的認識 (一)
一、前言:﹝道與教的關係﹞:本末、體用的關係。一體兩面、相輔相成、不可偏廢。

所有宗教都是勸人為善、勸人憑良心做事,問題是良心在哪裡?多半的人都自以為是,憑眼耳鼻舌身五蘊作主,唯有求道才知良心所在,才守得住良心。

1.樹根與枝葉的關係--枝葉茂密漂亮,卻越分越細;根看不見,卻越長越壯。

2.傘骨與傘柄的關係--大傘張開是五教盛行,庇佑多少善男信女,那是一本散萬殊的時代;今天末法時期,是收圓的時候,如傘要合起,那是萬殊歸一本。

3.經文與傳注的關係--道是主要經絡,是原文;教是四通八達的網狀神經,是各種注解的文字語言。

4.道路與路標的關係--道是一條通往西天淨土、佛國新世界的直路;教則是說明這條路怎麼走的各種標示。

5.主菜與調味的關係──道是果汁中的水,真正讓人解渴充飢的部分(主菜);教是果汁中的各種水果成分,吸引人讓人喜歡喝進去的法門(調味料)。

6.真人與假人的關係--明師一點是靈性所在,是真人。六根七情慾望習性,是肉身所生,是假人。主宰官被蒙蔽,眼耳鼻口再漂亮,也是冰山蛇蠍美人。整容不如修心。

二、道與教的不同處:

1依本質分:道是教之體,教是道之用。相互依存、相輔相成。

※五教聖人奉天命降凡塵。一花開五葉,結果自然成,五教同源莫分別,各有因緣化四方。

※道無教不興,教無道不立。

2依功用分:道是心法相傳,一指直超,超氣入理。教是循循善誘,勸說宣化,趨善避惡。 (莊子:道可傳而不可授)

※道可以識自本性,解脫輪迴,超生了死。

※教使人改邪歸正,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。
 

3依形態分:道是真常不變的理路,教是應機存在的法門。

※道不受時間、空間、人種、習俗、文化背景、語言文字的影響而有所變化。

※教隨時代、環境、歷史、文化、民族語言文化的不同,因時因地因人而制宜。


4依宗旨分:

※道是直指人心,頓悟之法,先得後修。(道本不必修,但莫染著)
※教是教人回返於道,漸修默化,先修後得。(修道之謂教:道-德-仁─義-禮)

儒--執中貫一,存心養性,主忠恕(綱常倫理素位而行,己立立人己達達人)

道--抱元守一,修心煉性,主感應(三花聚頂天人合一,誠心所在感而遂通)

佛--萬法歸一,明心見性,主慈悲(民胞物與大度能容,眾生無二冤親平等)

耶--默禱親一,洗心移性,主博愛(神愛世人無有分別,感恩懺悔同回天國)

回--清真返一,堅心定性,主仁慈(清心寡欲真心事主,無我無人一心許天)
 

5依傳授分:道是暗傳,非時不降非人不傳。(夫子之文章,可得而聞也;夫子之言性與天道,不可得而聞也。 )教是明授,不分男女老幼、古今中外,人人可聞知。

※道之主權在天,是無上法是頓法,教外別傳。沒有廣告,暗釣良賢,拈花微笑。

※教之主權在人,是平等法是漸法,口說言勸。錄音帶、著作、電視、影帶等。
 

6依儀式分:道需明師一指,有引保師為證;先渡貧後渡富再渡官宦家。教無類別,不必引保。

※求道儀式隆重莊嚴,請壇後百步之內諸神護法,天機密寶不公開。

※儒教祭天拜地,佛教受戒皈依,道教求師訪道,耶教受洗禮拜,回教膜拜阿拉。
 

7末法時期,因為人心不古,宗教產生質變,「失去道的教」會產生異化現象:

※儒教功名化:四書五經成為科舉的工具(功利掛帥,綱常淪喪父不父子不子)

※佛教避世化:空門成為失敗者的避難所(不明佛法隨意歸依,造成家庭問題)

※道教方術化:術流動靜與怪力亂神充斥(求神問卜,充斥騙財騙色社會事件)

※耶教點綴化:祈禱讚美告解表面形式化(平安聖誕舞會狂歡,不知內在基督)

※回教種族化:偏執狂熱排他報負起戰爭(盲目崇拜偶像,黨同伐異手段激烈) 

術流動靜定義:

•術者法術也。凡畫符念咒、騰雲駕霧、飛空步虛、踏罡步斗、呼雷遣將、呼風喚雨、撒豆成兵、奇門遁甲、降象走陰等七十二般法術,俱不能超生了死,皆非正也。

•流者周流也。雲遊天涯、朝山禮佛、募化十方、修寺建塔、醫卜星相、算數推測、前因後果、吉凶禍福、感應神通、九流三教、諸子百家、口頭三昧等一切流行小道,俱不能超生了死,皆非正也。

•動者行動也。文武八段、搬運吐納、摩拳擦掌、曬背反睛、餐霧服氣、采藥煉丹、採陰補陽、服乳咽精、站立坐跑、運氣行功等,一切有作有為、有形有相之道,不能超生了死,皆非正也。

•靜者守靜也。隱庵入洞、閉關自守、靜坐觀空、數息止念、避穀煉形,有守泥丸宮、守尾閭、守穀道、守臍輪、有守兩乳之中,有眼觀鼻鼻觀心等,以血心作黃庭、以肝肺為龍虎、以心腎作坎離。

有修性不修命、有修命不修性,一切陽寡陰孤、盲修瞎煉之道,俱不能超生了死,皆非正也。

孔子為何不語怪力亂神:

不正常的異端邪說,只是一種風尚、潮流,流行一陣就煙消雲散。老子曰:「飄風不終朝,驟雨不終日。」

越是反常的事物,越是不能久存;推波助瀾並不是智者的行為。與其揚湯止沸,毋寧釜底抽薪,

孔子看透其中消息, 瞭然「怪力亂神」的現象必暴起暴落,自生而自滅。

老子曰:「以正治國,以奇用兵。」孔子曰:「索隱行怪,後世有述焉,吾弗爲之矣。」 

三、結語:

1道與教是體用、本末關係,相互依存。

2藉由教化明乎道,得道須將教化傳。

3摸得著根的成佛祖,摸不著根的瞎修行。

4求佛是妄想,拜佛是愚癡,學佛才是弟子。

5知道不行,道非我有。口說是教,身行才是道。(道因聖人而顯,聖人因道而稱)
張貼者: fang 於 下午5:54 沒有留言:
標籤: 明德新民進修錄 三天法會課題
6 十條大愿(之1)
 
我們常說,佛有三不渡,即無緣者不渡,無信者不渡,無愿者不渡。佛既然慈悲為本,以渡世為愿,為何尚有三不渡之說呢?我們詳細加以考察,就知道這三種人確實是無法可救渡他的,就以現在我們求道來說,各位想想我們若非夙世積修的奇緣,怎能生逢三期,遇上明師降世,師尊、師母二位老人家應運普渡之機緣呢?
佛家常說︰「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,佛門雖廣難渡無緣之人。」 

又云︰「有緣遇上佛出世,無緣遇上佛涅槃」前賢亦曾講過︰「五十年前大道還未大開普渡,五十年後想得道恐怕也困難了。」由此證明佛緣的關係是何等的重要。其次怎說無信者不渡呢?

譬如雖有佛緣,遇上真道降世,明師臨凡,可是沒有信心,疑三惑四,觀望不前,任你說破三寸舌,無奈頑迷難化,毫無信心,這等人當然不能得道,俗語說︰「當面不識韓湘子,過後難逢呂洞賓。」也就是說有緣而無信心,錯過機會,想再找已困難了,這是無信不渡的原因。

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就是無愿者不渡,所謂愿者是指修行人的「宏願」。可是宏願不盡相同,有的願做好人,有的願修佛道,有的願為凡夫,有願上天堂,也有任意做惡事情願作地獄之客。天道是往天堂之路,若不願捨下塵緣,不願學佛修行,不願施捨渡眾,甚至不願成仙作佛者,縱然幸得明師指點,亦屬多餘,所以說發「宏愿」是我們得道、修道,以至成道成仙作佛最重要的關鍵。

根據以上所說,足以知道,若無宏愿,實在難證真道,然吾輩佛緣深厚,遇上明師,並得授真傳,除引保師在佛前為我們立愿擔保道真、理真、天命真,不是邪教白蓮,並保證你是身家清白之外,還得你自己跪在佛前立下宏誓大愿,然後點傳師才能傳授性理真傳,否則你手托萬兩黃金,想求真道,亦是難上加難。各位雖立了十條大愿,只因求道當日,隨口而立,未知各位還記得否,而且內容意義也不知是否了解,現在就拿十條大愿來和各位前賢共同溫習探討。
 

求道者立愿文(隨下執禮唸述)
虔心跪在
明明上帝蓮下,今天願求發一大道,性理真傳,求道以後,誠心抱守,(乾)實心懺悔(坤-實心修煉),如有虛心假意,退縮不前,欺師滅祖,藐視前人,不遵佛規,洩漏天機,匿道不現,(乾)不量力而為者(坤-不誠心修煉者),願受天譴雷誅。
 

1·誠心抱守:簡言之就是以真誠無妄之心,抱道奉行,學顏子得一善,則拳拳服膺。中庸云︰「誠者自誠也,而道自導也。」吾人幸遇此三期普渡,得聞至道,若不能以誠心道心,抱定宗旨,遇魔難而變心謗語流言而反悔動搖,不能確定信心,立定根基修道,則難望結果也。所謂上天堂入地獄,皆存於一念之開,如一念之差,則天堂地獄分別矣。
 

2·(乾)實心懺悔:就是懺前愆,悔後過,也就是痛改前非,另作新民。俗云︰「人非聖賢,孰能無過。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」昔日子路聞過則喜,禹聞善言則拜。所以修道者效聖法賢,要真懺悔改過,不可有過不改,文飾遮掩,實欺人欺天也。況天理昭彰,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,如果真懺悔改過,雖是彌天大罪,難得一「悔」字,因為上天不殺悔過之人。

 

(坤)實心修煉:佛云︰前世罪孽深重,今生為女身,是故女子為五漏之體(不為事主、身主、家主、物主、聖主),有種種不自由。幸逢此際三期末劫,天開宏恩,坤道有了出頭之日。若坤道得道,仍不知加功修煉,可就自毀佳期,墜沈萬世難拔了。尤其際此末運,理天諸位仙真菩薩,盡下凡塵,倒裝轉世坤道較多;但任你神仙臨凡,若你不修不煉,恐將來毀掉佛性,又墜四生六道輪迴,如此豈不可惜哉。

3·如有虛心假意:虛者不實也,假者不真也,表面含糊得道,如有心不實在表面含糊,陽奉陰違,借道為名,沽名釣譽,只圖假面,口是心非,巧言令色,不能有真功實善,踏實地去做。是為自欺欺人,此輩甚為可憐。故修道人應虛懷若谷,真心求進作善,方不負修道之名也。

4·退縮不前:就是心生退志,退縮不前之心,皆是因認理不真,信心不堅,自己迷妄太重,雖然得求真道,但受人毀言謗語,即生退縮不前之心,像這種人叫做得緣失緣,自已退縮尚為小事,連累祖先含冤於鬼門,這種關係是何其重大!惜因世人眼光不遠,只知眼前,全不想將來。道乃往天堂之路,所以修道要認理精進,如忽作忽輟,怎稱賢英呢?況學道如逆水行舟,不進則退,修道人應當立志向上,要有百折不回的精神,天堂之路雖遠,但一步一腳印,亦不難有到達的一天。

5·欺師滅祖:凡不遵佛規,不遵師訓,不效師行,怠慢無禮,自大妄為,均謂之欺師滅祖。大凡犯愿者,皆貪心妄想,膽大包天,飲水不知思源。如今得道,若非明師降世,試想吾人憑何得登法船而脫苦海?

咱要知道,恩師為行大道於人間,駕來救世船,費盡多少苦心,備嘗酸楚!得道之人,不知體師之心,竟存怠慢之意,此罪過亦深且重矣。何況自古常言道︰「一指之師終北面,一世師生萬萬年。」天地君親師是人間五大恩,受師之恩,不想還報,猶恐將來忘師之罪性命難以保全,可不慎哉。

6·藐視前人:師云︰「前人成全日日忙,為救善信返天堂,只恐賢徒沈孽海,難赴龍華證蓮邦。」前人重樹後人乘涼,人憑何得求天道,以致超生了死,脫劫歸根,得免輪迴,玄祖出苦?難道不是天恩師德,前人先覺的慈悲救濟渡化嗎?前人救我們上船,還恐我們心志不堅,故苦口婆心勸化,不畏風雨寒暑,嚴霜勞苦,推心置腹,善語婉言,究竟是為了什麼?

都是將心比心,恐我們後學有罪,得而復失,前人之關心後學者,真是無微不至啊!然而後學真知體諒前人否?若不知體諒前人為了引進我們,成全我們,費盡心血,施於我們有這麼大的恩德,反而忘恩負義,不思報答,這就是輕視之意,那就要擔罪過了。

7. 不遵佛規:佛規是修道人的戒律,如不守戒律,即如車無軌、如船無槳,行駛起來必定危險。天律森嚴,修道人身心意念,均要戒慎,不可疏忽,否則犯了佛規,失了準繩,如此又怎樣脫得了輪迴生死呢?

8·洩漏天機:大道本是天地之玄秘,真機奧祕本不易輕降紅塵,若非時逢三期,天開隆恩,大道普渡,怎得輕傳?但傳授祕寶,亦須有奉天承運之明師,才可傳授心法,否則自古三教聖人尚須嚴守法不傳六耳,吾輩均是凡夫俗子,既幸得祕寶,自應誠心抱守,勿可亂云,如有不慎,必遭天譴,故天機不可洩漏也。

9·匿道不現:大道普渡,廣濟群迷,若是得道,不能兼善天下,知天道寶貴而不渡人,怕人知道是失慈悲心,如此獨善其身,怎稱為賢英,自古聖人云︰「己立立人,己達達人」、「推己及人,兼善天下」,此皆聖人教人立身行道,共挽知音,如匿道不現,實有違天心,那又焉得盡孝悌之道乎?語云︰「民吾同胞,物吾與也」,吾人又怎忍同胞弟兄流連苦海呢?

10·(乾)不量力而為者:修道不分貧賤富貴,宜本乎各人的環境情形,各量其力而為之。中庸云︰「君子素其位而行,素富貴行乎富貴,素貧賤行乎貧賤,素患難行乎患難。」吾人修道,若能三施量力而為,其精進必速,成就必高也。

(坤)不誠心修煉者:情枷愛鎖,皆為障道之源,看不破打不開,又被物慾所迷,視財形同至寶,奇貨可居,日日苟安怠縮,誤了時機,全沒有一點誠心修煉,勢必空擔修道之名,一旦良辰錯過,徒遺千古之恨。

尤其坤道自有生之後,陰升陽降,故為坤體,若能時刻迴道,參照實行,也有直超天庭之日;否則返本還源,永無期也。
以上所述,乃是我們每一位道親,在求道時所發的十條大愿。記得求道時點傳師禮囑云︰「你若愿不能了,難把鄉還」、「你若不照愿行,必遭天譴」,今天各位已從報紙電視看到很多的天災人禍、浩劫頻臨,也明白修道的重要,今天一定要照愿實行,始終如一,才能達本還源,報恩了愿,成道證果也才有我們的一份,願與各位共勉之。



十條大愿(2)

一、前言:愿──人們喜歡在許愿池丟銅板,在流星劃過天空時許愿,在切蛋糕時許愿,在週記中許愿下次月考我一定… 在佛前許愿如果媽媽身體好起來……

其實佛有三不渡:
01無緣者──有緣遇上佛出世,無緣遇到佛涅槃。(有者冤親債主扯後腿)

02不信者──任憑引保師說破嘴,仍無動於衷,這叫鐵齒(我又不是患重病、受打擊……)

03無愿者──不肯付出施與、不肯遵守佛規戒律。
 

二、為何要立愿?

01立愿可以渡眾──入道要門發心為首,修行急務立愿當先;心發則眾生可渡,愿立則佛道堪成。
02愿是引擎,督促向前的力量(可以激發潛能,念念不忘心想事成,愿大力大)。

03愿是軌道,警惕過失的律法(舉頭三尺有神明),可以維護善念,不致偏離正道。

04愿立驚動三曹:人有善愿,天必從之;天下無難事,只怕有心人;自助、人助、天助。

孔子相信自己能成聖,故學不厭;相信人人皆能成聖,故教不倦;阿彌陀佛四十八大愿,愿人同登極樂;

觀世音十二宏愿,愿渡盡閻浮上人;地藏王菩薩:地獄不空,誓不成佛(渡盡幽冥鬼魂)佛陀四弘愿:

(自心)眾生無量誓愿渡、(自心)煩惱無邊誓愿斷、(自性)法門無盡誓愿學、(自性)無上佛道誓愿成。
 

三、十條大愿:

1誠心抱守──知道不行,道非我有。誠則靈、不誠無物。二六時中,意守玄關。

1 誠心研究道理  2 信心參與道務  3 堅心破除萬難

2實心懺悔(乾)──反省、知過、改過。
實心修煉(坤)──檢點言行、心存感激、讚嘆他人、學習長處、近善知識、慈悲喜捨。
坤道為五漏(不為事主、身主、物主、家主、聖主)之身。

3(不)虛心假意──不陽奉陰違(心言行合一)、不討好諂媚(無私無求)、遠離誘因。

4(不)退縮不前──考驗越多、道行越高;生於憂患、死於安樂;放開得失、忍辱為高。

5(不)欺師滅祖──心存感恩、同理諒解;把握一條金線,不亂系統(修道四難)。

6(不)藐視前人──聞道有先後(經驗金錢買不到),前人種樹後人涼、要感念在心。

7(不)不遵佛規──保平常心、三省四勿、素位而行。

 

佛規諭錄十五條:1、尊敬仙佛 2、遵前提後 3、齋莊中正 4、循規蹈矩 5、責任負起

6、重聖輕凡 7、謙恭和藹 8、勿棄聖訓 9、莫著形相 10、手續必清

11、出告反面 12、不亂系統 13、愛惜公物 14、活潑應事 15、謹言慎行

▲三天主考:佛規乃是天戒律,不遵焉能故家歸

8(不)洩漏天機──謹言慎行,法不傳六耳(道在君王、師儒、火宅),當下頓悟

9(不)匿道不現──廣結善緣、即知即行、當仁不讓,儒家內聖與外王應同時進行。

10量力而為(乾)──瞭解自己、盡好本分、把握當下。
誠心修煉(坤)──專心一致、請教前賢、三施並重。

四、結語:

▲非愿無以導行,非行無以證果。愿不能了,難把鄉還;你若不照愿行,必遭天譴雷誅:良心不安與業報輪迴(行功立德可以稀釋恩怨情仇)。

▲投入才能深入,盡心才能放心,關懷才能開懷。
張貼者: fang 於 下午5:51 沒有留言:
標籤: 明德新民進修錄 三天法會課題
7 孝道(1)
一、生育之恩:
▲十月懷胎、忍痛嘔心吐肝、不敢生病服藥、上下車不方便、不敢亂動作、胎神無所不在。
▲生日──母難日。十數小時的陣痛、無助孤獨咬得鋼筋斷、撕裂的痛。生下來五官端正四肢健全就要感激不盡。母雞(咯咯報與天下人知)母鴨母鳥孵蛋時的堅持,對外來侵害的防護。
▲做月子沒得吃、逢年過節宰殺雞鴨的血池罪過、家務事做不完、婆媳姑沒完沒了的鐵三角。
▲刑警大隊長侯友宜,出生入死不畏歹徒,從不掉淚;但兒子死於健康幼稚園火燒車,為此泣不成聲。港星周潤發慣演英雄大哥大,女兒胎死腹中,友人電話安慰,忍不住痛哭失聲──骨肉哇!血肉相連血濃於水的親情呀!

二、養育之恩:
▲雞舍火災,老農夫踢倒母雞屍體,看到母雞為保護小雞而犧牲,忍不住流下眼淚。竹林中鷂鷹獵
殺小雞,母雞護子心切搏命演出。
▲小時候還沒有牙齒,母親一口一口嚼碎食物餵,母鳥亦然。小孩子貪玩,母親在後追東追西,惟恐餓了肚子。母貓舔小貓(舐犢情深),叼上叼下為那般?母狗特別兇為什麼?
▲父母像清道夫一樣,光吃魚頭魚尾、雞頭雞腳,為什麼?
▲一堆屎一堆尿(只有當了父母才不會覺得髒)、天冷了加衣送傘追到巷口(子女頭也不回還嫌煩),考場邊搧涼送水怎樣的惦記?生病時,最睡不著的是父母;為找醫師,天寒地凍爬山越嶺在所不辭;病急亂投醫,尋遍天下名醫偏方。(整夜守候衣不解帶)
▲出門在外,多少買些小禮物(等路)回家,因為孩子(等在路邊)的盼望。爹娘想子長江水,子想爹娘扁擔長,今天為人子女者幾人會為父母買一份貼心的禮物(倚閭而望)?夫妻是可離的情緣,父母是割不斷的血緣,為何只知買好吃好穿好用的給新娘?
▲子女不會說話時,尿濕肚餓了,父母怎樣揣摩子女的心?推乾就濕,一碗飯分兩半自己只喝湯;受到傷害時幫著拍地板口裡叫:惜!惜!不甘不甘!父母的懷抱是子女永遠的靠山。如今父母年老了、話說不清楚了、癡呆反應不快了,誰去揣摩他們的痛苦不安?過馬路耐煩等等他們嗎?

三、教育之恩:
▲昔孟母擇鄰處(墓間事、商賈事、黌宮俎豆揖讓事)、子不學斷機杼。
▲今日父母為子女換學區找學校、拜託分班找老師,不顧面子低聲下氣。日夜加班賺錢給孩子補習學才藝、張羅學費,因為以前他們沒有過。多少子女不願父母出席開家長會,因為爸爸沒穿西裝車子比人小、媽媽不夠時髦漂亮。狗不嫌家貧子不嫌母醜呀,我們如果因為父母彎腰駝背、老態龍鍾而存心嫌棄,那就是豬狗不如!
▲父母總是希望子女比自己強,子女強了以後一定要飲水思源,不可有愩高心。留學回來,兩個雞蛋硬說三個(一個無形);凡物都是外國好,西瓜作葡萄。

四、盡孝之方:大孝尊親、其次不辱、其下能養(大大孝是救父母祖先的靈性)
▲順比孝還重要,無違色難、買新衣與補舊衣。光養不敬與豬狗何異?在外受氣可以訴苦、不要遷怒父母(嘴嘟鼻翹可以掛三斤麵條,悶不吭聲父母的關心踢到鐵板)。
▲體諒親恩,不挑精撿瘦,共度難關(中美合作的麵粉袋裝、牆上掛鹹魚)。把便當吃光光就是孝順。家務事多要分攤、天寒地暑誰在忙?只會翹腿看電視嗎?
▲家有一老如有一寶,結婚條件是不要公婆,搬出去住?(女友要娘的心-跌倒在地還問跌痛否)
▲父母之年不可不知,千萬不可只顧自己的生日蛋糕舞會?
▲保重身心潔身自愛,父母惟其疾之憂:不為四非之罪(不辱),使雙親受人尊敬(尊親)。
莫讓白髮人送黑髮人(送入山中或獄中)。
▲不遠遊遊必有方。天倫即是大家團圓、母親節那一天怎麼過?母子錢、血瀝骨、走遍天下找不到的東西,回到家就找到了。在家孝父母,何必遠燒香?家「安」宅吉!
▲人生角色一直在變,父母子女的角色永遠不可離不可變,請扮演好我們為人子女的角色。



孝道(2)

一、前言:「可憐天下父母心,望子成龍自呻吟;女大鳳舞隨龍飛,辛苦一生枉費神。」
──不孝父母,拜神無益;兄弟不和,交友無益;精神不守,吃藥無益。
※子曰:「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;立身行道,揚名於後世,以顯父母,孝之終也。」(孝經)有子曰:「君子務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悌也者,其為仁之本與!」

二、父母親十大恩:(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)
01懷胎守護恩 02臨產受苦恩 03生子忘憂恩 04咽苦吐甘恩 05迴乾就濕恩
06哺乳養育恩 07洗濯不淨恩 08遠行憶念恩 09深切體恤恩 10究竟憐愍恩

三、動物之五常:豈可人而不如禽獸乎?
01仁──羔羊跪乳尚知孝,烏鴉反哺孝親顏。
02義──鹿得草而群,蟻得食而共聚。
03禮──馬不亂倫(碰壁而亡),蜂有君臣之禮。
04智──雀巢低而知風,蛙聲鳴而知雨。
05信──燕昏時而忽騰,雞放曉而忽鳴。
四、孝有三與五大孝:
孝有三:大孝尊親,其次不辱,其下能養
五大孝:01居則致其敬 02養則致其樂 03病則致其憂 04喪則致其哀 05祭則致其嚴
五、不孝有三與五大不孝:
※五不孝:
01惰其四肢,不顧父母之養
02博弈好飲酒,不顧父母之養
03好貨財私妻子,不顧父母之養
04縱耳目之慾,以為父母戮
05好勇鬥狠,以危父母
※不孝有三:
01阿意曲從,陷親不義
02家貧親老,不為祿仕
03不娶無子,絕先祖祀
六、孝的境界:
01小孝(養身)──酒食甘旨無虞。
02中孝(養志)──愛父母所愛,敬父母所敬。
03大孝(養德)──善則贊成,過則諫之,使父母聖德在躬。
04大大孝(養性)──使父母罪業消除,得脫離生死輪迴苦海。
七、為人子應盡之孝:
01不使惡名加父母謂之「安」──慎行四非,立除垢病,身體髮膚,不敢毀傷。
02一切煩惱代其勞謂之「慰」──解親煩惱,除親憂恐,負親重擔,代親任勞。
03衣食供奉待其時謂之「敬」──晨昏定省,體溫解寒,衣食奉養,飲食先饌。
04雙親怒責不怨尤謂之「順」──聽命呼喚,順受驅使,責罰罵打,心無怨尤。

八、附錄:
彌勒古佛勸孝詩:
堂上有佛二尊,懊恨世人不識。不是金彩妝成,亦非栴檀雕刻。即今現在父母,就是釋迦彌陀。若能誠敬事他,何須別求功德。不因父母所生,且道你身何得。
何必靈山燒甚香,只須堂上敬爹娘;晨昏菽水隨時奉,足保兒孫世代芳。
活佛師尊慈示:
深山尚有千年樹,世上難逢百歲翁;為人不知孝父母,枉在人世寄此生。

※考察古時的聖賢,都是由孝字做起,如舜帝、文王、武王、曾子等,莫不以孝為先。
其孝行大致如下︰
文王姓姬名昌,父王季,母太任。文王為世子時,朝於王季,一日三次︰初鳴,即整衣至寢門外,問內侍曰︰「今日安否?」內侍曰安,文王乃喜;及日中,文王又至,亦如之;及暮,又至,復如之。如有不安,文王則憂形於色,行不能正履;王季復膳,然後始後初。侍膳,必問寒暖如何;食之,必問所膳如何。未嘗一日稍倦,其至行如此。

武王召發,文王之子。事文王至孝,亦如文王之事王季日必問安視膳;文王有疾,武王憂之,冠帶而養,文王一飯亦一飯,文王再飯亦再飯;其純孝也又如此。君子曰︰文武聖聖相承,孝德可以冠萬世云。

曾參,字子輿,孔子弟子。事母至孝,嘗採薪山中,家有客至,母無措,望參還,乃齧其指,參忽心痛,負薪而歸,跪問其故,母曰︰「有急客忽至,故吾齧指以悟汝歸。」一日耕於泰山中,天雨雪,旬日不得歸,思其父母,乃作梁山吟。曾子耕瓜,誤傷其根,曾皙怒,以大杖擊之,曾子仆地,既而徐起,問父曰︰「大人用力杖參,得毋疾乎?」孔子聞之,以古人「小杖則受,大杖則走」之義責之,曾子曰︰「參罪矣。」遂造孔門而謝過。

閔子名損字子騫,早喪母,父娶後母,生二子,鍾愛之,而獨虐損。冬月,二子衣棉絮,損衣蘆花,父命損駕車,體寒失靷,父察知其故,欲出後母。損曰︰「母在一子寒,母去三子單。」父遂止,母聞之改悔,視損亦如己出。
張善勳,周初吳會間人。事父母至孝,母六旬疽發於背,勳日夕省視,衣不解帶,目不交睫;月餘不效,乃吮出濃血,少見癒;醫曰︰疽附骨未易出也,越三日復吮之,覺口充滿,吐視有如綿纊米粒,遂漸癒。後復成羸瘵,勳剔股肉以進之,忽聞空中語曰︰「上天以汝純孝,延汝母壽二紀。」母果癒,後疫毒流行,父母同逝,勳親備鍤瑩葬,廬墓三年,有二白雉棲樹,祭則飛鳴而下,終制乃去。

人子養親,其道各別,全乎下養者為小孝,全乎次養者為中孝,全乎上養者為大孝,唯全乎最上養者為大孝之大孝。下養者,謂口腹之養,酒食甘旨,不致有無虞之嘆,是世所難能者,謂之小孝。次養者,體親之志,父母所愛亦愛,所敬亦敬,使親心安樂,是名中孝。上養者,諭親於道,善則贊成,過則諫諍,使父母聖德在躬,是名大孝。

至於最上養者,更有進焉︰常念父母之恩,同於覆載;父母之壽,易於推遷;當雨何法可報親恩;何法可延親壽;何法可使父母出離生死;何法可使父母罪障消除;何法可使父母得入聖流,究竟成佛;譬如刀兵劫至,負親而逃,遁入山中,得毋亦有寇至乎?遁入水中,得毋亦有寇至乎?遁入曠野,得毋亦有寇至乎?輾轉熟思,必置父母於萬全之地,是名最上養,亦名無上養,亦名超上一切世間養,豈非大孝之大孝乎?

若殺物養親,使物類抱冤來世,父母償債多生,不啻以漏脯救親飢,鴆酒止親渴矣,何逆重之甚而可託言孝耶?或曰︰「士人功成名遂,光宗耀祖,可謂孝乎?」答曰︰功成名遂,固足取焉,若以此濟其善,固為榮親,倘以此濟其惡,不及為辱親耶?檜嵩之父亦宰相親也,假如生於今日,人必惡之疾之,故知孝子榮親,莫如積德,功名其次焉者耳。

欲盡其最上養,無上養,必須立身行道,揚名於後世,救父母超凡入聖,此可謂最大之孝也。古聖先賢,佛祖菩薩,皆是行無上之大孝,如釋迦佛十九歲出家,棄父母於不顧,從表面看來似屬不孝,但結果成了佛教之祖,揚名顯親,共返天界。南海古佛違親修行,後證千手千眼佛,父母沾光,玄祖同昇。由此觀之,古聖先賢很少有妻朋子伴,舉家團圓,不離情枷愛鎖而能證果超生者。所以古語云︰「慎終追遠為真孝,生事以禮為順親;若以養親為孝盡,親沒獄憂子怎兮。」又曰︰「恭敬虔誠即是敬親,盡力奉養即是養親,一呼百諾即是順親。」此乃後天倫常之道,可謂全一「順」字耳,何能答報親恩?欲報親恩,使脫地獄之苦,必要修成返本還源之功,功成超玄拔祖,方報雙親無量之恩,方可全一「孝」字也。
張貼者: fang 於 下午5:47 沒有留言:
標籤: 明德新民進修錄 三天法會課題
8 演禮
本文題要︰此節旨在使新道親能知叩頭之意義,以及一般之佛規禮節,主要的範圍是在三天法會之內,以及出班之後,到佛堂時,所應了解之各種佛規禮節。

一、叩頭之意義︰
一般人拜佛,只知求佛保佑平安發財(事實上有幾人求到了)而不知拜佛之真義,如此必成迷信、盲從,故我們叩頭禮佛,當知叩頭之真義。語云︰「誠於中而形於外」,故我們信佛敬佛,當須拜佛,而拜佛更要學佛,何況「仙佛本是凡人做,只怕凡人心不堅」。

人一叩為「命」,佛曰︰「眾生皆具佛性」,故叩頭時,即在了悟「性命在眼前」也。佛家云︰「佛在靈山莫遠求,靈山只在汝心頭,人人有個靈山塔,好向靈山搭下修。」又謂「無影山前對合同。」皆是在點出其中妙意。
修道即在修性,故我們幸生三期,得受明師指點後,當常藉叩頭禮佛之時,主敬存誠,迴光返照,省察自己,並時時守中,勤修勤煉,使自性恢復圓明,返璞歸真,否則必如播種,而不培育耕耘,難忘其有所收穫矣!

二、一般佛規禮節︰
1·叩頭時之態度︰行禮乃表誠敬之意,故行禮前,應先洗手淨面,行禮時,務要莊嚴,肅靜、心平氣和、穩重安祥,切莫表面敷衍。首先抱住合同於胸前(如顏子得道,拳拳服膺,唯恐失之。)然後由玄關前處,作揖及膝,再反動作,從玄關處收回來於胸前,左腿跨出於拜墊左側,雙手按在左膝蓋(坤道左手按左腿,右手按拜墊)而後右膝跪下,同時雙手收於胸前,左腿收回併攏,上身跪挺,抱合同於胸前。叩頭時須頭手齊叩,額與手之距約一拳頭高,手心朝向拜墊,左手在上右手在下。

起立時依序反動作回來,再作揖而拜,躬身而退。
2·參、辭駕︰到佛堂須先參駕,回去須辭駕,若有長輩在堂,向仙佛參(辭)駕後當再跪,向長輩參(辭)駕,乃敬天命。

接、送駕︰點傳師到佛堂參駕後,後學們當接駕;辭駕後,後學們當送駕。開班時仙佛到壇或離壇,在仙佛參畢駕或辭叩駕後,皆需接送駕五叩首或三叩首(班員以鞠躬代替)。
3·參辭駕之佛禮稱呼︰
明明上帝(五叩首)諸天神聖(三叩首)彌勒祖師(三叩首)南海古佛(一叩首)活佛師尊(一叩首)月慧菩薩(一叩首)師尊(一叩首)師母(一叩首)點傳師(一叩首)引保師(一叩首)前賢大眾(一叩首)。
4·行禮之位乾坤有別。

5·「愿懺文」係白陽真經,當於早晚或餘暇時,誠心誦之,藉以懺悔改過,日新又新。
6·進食前,應將飯菜舉眉齊,一方面表示敬佛,一方面飲水思源,感謝天恩師德、感謝無畏師。
7·遇見前賢須請安問好,如知其所負天職,則以天職稱之,如「點傳師、講師、壇主」等,如不知天職則乾道稱「仁兄」,坤道稱「仁姐」。
8·前賢或講師慈悲時,仙佛臨壇時,務須有問必答,並謝謝慈悲。
9·修道人之行、住、坐、臥不可放肆,當依「國民生活須知」的規範身體力行,從個人而推展到社會。
三、結論︰「禮而有節」,務須通權達變,適可而止,切莫過猶不及,方合中庸之道。
張貼者: fang 於 下午5:45 沒有留言:
標籤: 明德新民進修錄 三天法會課題
9 持齋的意義(一)
我們既修天道,須體天心,天有好生之德,是以仁慈為本,仁即是命之根,德之本也。修道以仁,則得天下保四海,將來名留人間,道成天上。

仁也就是人的心德,就是人的良心,人的良心就是天理,天理就是人的元性,其大無外,其小無內,無人無我,故我們修道人,也應該以仁慈為本,速速清口茹素,故呂祖云︰「我肉眾生肉,形殊理不殊,休令閻君斷,自問應何如」,湟槃經曰︰「迦葉白佛言,云何如來不敢食肉,佛言︰善男子夫食肉者,斷大悲種。」蓋佛能視萬物同體因而禁食,故佛為天上天下之至尊也。
 
道之三清五行,佛之三皈五戒,直示明言,昭昭在耳,佛道齋戒,證之不誤,佛曰︰「一性圓明,十方平等。」昔周公告成王曰︰「舜之為政,好生而惡殺,湯開三面之網澤及禽獸,禮記所載,無故不殺生,無故不食珍,曰︰不傷胎,不破卵,不填穴,不覆巢,皆愛物之明徵也。」

至聖孔老夫子曰︰「萬物同體」孟子曰︰「見其生不忍見其死,聞其聲不忍食其肉。」又曰︰「惻隱之心,仁也。」由此可見儒門孔老夫子又何嘗不是清口茹素呢?不過孔子當日是一位無權無位的人,為了避免他人之諷刺,所以危行言遜,都是含而不露。 

試觀鄉黨篇所載,多言節飲食以衛生,亦隱寓齋意,其中有云︰「沽酒市脯不食,色惡不食,臭惡不食,失飪不食,不時不食,割不正不食,不得其醬不食。」等語,以及季康子宴孔子,孔子「不肉而食」又孔子一月三齋。「致齋三日,散齋七日。」

又子之所慎︰「齋、戰、疾」都是證明孔子齋戒,實無可疑。禮記云︰「天子無故不殺牛,大夫無故不殺羊,士庶無故不殺犬豕。」都是求仁之要言,孔子曰︰「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」顏子問仁,子曰︰「克己復禮為仁。」即不可有殺心,應體上天好生之德,學聖賢作濟人利物之事,常願天下太平,是為仁德。

唐顏真卿、白樂天,俱秦速建放生池。朱子曰︰「天地一無所為,唯以生物為事,念念在好生利濟,便是天地事也。」古語云︰「雞豚狗彘之畜,無失其時,七十者可以食肉矣。」觀此文王七十食肉之政,則知古時七十歲以前,皆不食肉,但我們再想一想,人至七十,血氣既衰,腸胃消化不良,更兼齒活牙落,不能咀嚼,如何能食肉呢?食肉一事總非相宜再者俗語常說︰「人生七十古來稀。」更顯得來到七十就要死去,還會趕上食肉嗎?

由此可知不僅孟子齋戒,更勸人人齋戒矣。蓋五葷三厭,煙酒之類,均是葷性之物,五葷者,乃天地不正之氣所生,易傷五臟元氣,三厭者,乃橫行之物,各秉一方之氣而生,食之易傷三寶元靈,更暗損陰德矣。 

煙酒者,亦是消耗元氣元靈之物,我們皆當戒除,因為吾們修道是去濁留清,煉陰補陽,若縱情嗜慾,貪圖口腹,豈能修成耶。
孫中山先生常說︰「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,其中唯有我中國不滅亡者究其原因,這塊豆腐的功勞實不小。」他是一位西醫,也是提倡素食。

由上所論,可知古聖先賢即不必長齋,亦斷不厭齋也,且齋戒亦聖賢之本願,更可知過去仙佛賢真,三教聖人都是清口茹素,漸漸修成的。正如悟真子所云︰「自古至今成仙做佛者,皆體天地好生之德,能盡克己復禮之功,功德無量,始能成正覺。」況現在是三期末劫之時,乃總清算之日,升降在此一舉,也是末後大審判,你有功就判得好,享萬八年的榮耀,你沒功判得不好遭萬八年的苦惱,如果有罪被淘汰遭劫,靈性同樣毀滅。

成佛作祖在你自做,遭劫也是在你自己,故我們修道人所以要齋戒者,即在推好生之德體愛物之心,以便積功消罪也,詩曰︰「晴空朗月,何處不可以翱翔,而飛蛾獨投夜燭,清泉綠竹,何物不可以飲啄,而鴟鶚偏食腐鼠。」噫!世之不為飛蛾鴟鶚者,幾何人哉!

草生草死根還在,因何人死不回來?殺生廣拉冤孽債,自將腸腹當棺材。
講到這裡,我們再來談談持齋以後,有何益處︰
1·持齋可以培養我們的慈悲心。 

2·持齋可以使我們的本性美德離開「業」,使我們的自性恢復光明,我們的自性須要自渡,天生萬物,萬物是上天之子同是一母所生,故萬物萬物歸於一理,應好生戒殺,否則無仁無義,定將造成滿身罪過,故戒殺持齋是第一高功。

3·持齋可以使我們脫離因果報應。佛訓云︰「殺他命還他命此理一定,借人錢必當還此理最明,人害咱咱不服打架論爭,咱害他難道說他肯容情。」故持齋以後,不種因緣亦即免去果報也。 

4·持齋可以行功立德,持齋以後能使身體清潔,仙佛易於護佑,不致遭入劫凶,也可使靈體清潔,仙佛易於運用,必借你建立功德,易於親近仙佛於無形中增加我們的妙智慧。 

5·持齋可以使我們的身體健康,且可延年易壽,此點我們可以提出實例,藉以證明。
總之我們修道人,齋戒最為重要,蓋先天之性原本至清,決不容有濁氣相混,遇有濁氣攙雜期間,自必亂失本真,故修道人必須留清去濁,煉陰補陽。
 
始能復明本性,凡屬五葷三厭,皆當盡量戒除,若縱情嗜慾,貪圖口腹,任意殺生,自造孽愆,豈能修成,就拿三期末你看古詩云︰「千百年來碗裡羹 冤深似海恨難平 欲知世上刀兵劫 但聽屠門夜半聲」。又昔有辦喜事者,適有佛祖路經其地見而有感固作詩曰︰

「孫孫娶祖母,六親鍋內煮,豬羊座上客,子打父皮鼓。」 

修真錄云︰「肉字本是兩個人,迷人不識大口吞;吃他半斤還八兩,算來還是人吃人。」
南海古佛︰「奉勸世人早吃齋,人性物性一處來;忍心殺食同胞肉,將心比心實可哀。」

以上所說,多麼明顯,佛祖云︰「眾生皆有佛性」。但因他前世痴迷,造下罪惡,今生轉畜受報,使其受苦了罪而已,如今我宰他殺他,割腹開膛,切剁割刮,烹煎燴,適我口而飽我腹,美我膚而肥我身,試問天理何在,良心何存,所以佛訓戒云︰「恃我勢而凌彼弱,恐理非宜,食他肉而養吾體,良心何安。」

若然如此,我們生生死死代代的罪孽如何挽救呢?所以主要的應當清口茹素,因現在是三期末劫,上天大開慈憫,只要立志清口之人,便將前積債業,俟他行功立德以消還之,否則一面清一面造,於事無濟,等於掩耳盜鈴耳,現在三災八難,頻頻降臨,凡長久茹素者,身體清潔,仙佛易於護佑,不致遭於劫凶,再者三期末劫,大辦收圓。

諸天仙佛搭幫助道,你的靈體清潔,仙佛易於運用,必借你建立功德,以後更有與仙佛合靈的機會,希望大家速速認清,身體力行,竭力成全你的後學,和你的家庭使未清口者清口,未立愿者立愿,真是三期修道,人人有份,公修公得,婆修婆得,不修不得,但吾對各位的希望是都能脫過末劫,靈性歸根,三元會上神人共舉,舉家團圓才好呢?
 

持齋的意義(2)

一、前言:站在宗教信仰立場,修行就應知所齋戒;站在健康環保立場,目前正流行素食主義(離葷)。 

二、持齋的真義:從字面上看,「持」即保守、遵守;「齋」即戒潔──合言之,「持齋」即「遵守戒律,保持身心之潔淨」。 

▲「齋」字的深意:
01一點玄關竅 02一步上法船 03了卻凡間事 04左刀斬七情 05右刀斷六慾
06一路上天堂 07一路下地獄 08要往上前進 09莫向下墮落 10小心謹慎走 

1口清:口不出穢言,口不食三厭五葷、蛋煙酒檳榔。
01口造四過──綺語、惡口、兩舌、妄言。
02三厭──天厭:飛禽;地厭:走獸;水厭:水族。
03五葷──蔥、蒜、韭、薤、興蕖(煙草)。
▲三厭禽獸水族之類,俱陰濁,食之傷人純陽之體;五葷氣味凶險,食之散五臟之元氣(蔥傷腎、蒜傷心、韭傷肝、薤傷脾、興蕖傷肺);五戒中酒是遮戒,飲酒傷肝損腦,易生是非意外;吃檳榔有害環境衛生,易得口腔癌、有損牙齒。
▲關聖帝君慈訓──酒是亂性之根源,傷智失體易招愆;面紅耳赤眼神變,好似魔鬼在人間。
 
2身清(行清):舉止合禮──儀容適分;足涉正當場所──遠離聲色;身行合道之事──勿逾規矩。

(戒殺盜淫)
3意清:起心動念處用功夫、君子慎其獨、鎖心猿拴意馬、莫要貪瞋癡疑慢。
▲持齋即是:嚴守六勿(視聽言動食想),眼耳鼻舌身意內外六根皆潔淨。
 

三、為何要素食?
 
1人類牙齒中的犬齒不發達,又無利爪,不適合撕裂骨肉;臼齒不發達,不適合嚼草(草食動物臼齒廿四顆)。腸小而長,是身長的十二倍,消化極慢;肉食動物則是三倍,胃又能分泌強酸消化骨頭。人應像類人猿、猴、猩猩等靈長類,屬果食動物。 

2從醫藥科學衛生觀點看肉食的害處:
01損害腎臟機能 02增加肝臟負擔  03血液變酸易生癌 04傷害中樞神經
05引起糖尿病 06引起關節炎痛風 07循環系統毛病多 08傳染動物病毒
09肉類防腐劑易生癌  10生長素飼料多化學藥劑。
3從營養保健觀點看,攝取天然食物不加人工作料,最有益健康。
4從環保生態平衡立場,肉食易造成污染、饑荒、水旱災(開發農場種植牧草)。
5素食者身體鉀離子增加,可抗輻射;二次大戰廣島、長崎生物浩劫的證言。
6從文明與野蠻觀點看,素食是文明的行為(食物鏈中的食肉者絕無製作陷阱、剝皮截角、釘成標本、

製作罐頭、養肥了殺等事)。
7從修道觀點看,殺生害命不能體天心,有違五常之理:
01殺人肥己──不仁   02離眷筵親──不義   03將肉獻神──不禮
04葷腥祿命──不智   05設餌入陷──不信
8從各教經典看,聖賢仙佛及歷史知名人物之證明,人應素食。
01經:「稻粱菽,麥黍稷,此六穀,人所食。馬牛羊,雞犬豕,此六畜,人所飼。」
02孟子:「見其生不忍見其死,聞其聲不忍食其肉。」
03佛經:「迦葉白佛言:云何如來不敢食肉?佛言:善男子,夫食肉者,斷大悲種。」
04聖經創世紀:「上帝說:看哪!我將遍地上一切結種的蔬菜和一切樹上結有核的果,全賜給你們作食物,

至於地 上的走獸和空中的飛鳥,並各樣在地上有生命的物,我將青草賜給他們作食物。」

「唯獨肉帶血的, 你們不可吃。」
05可蘭經:「諸肉不食……禁吃死的動物、血和肉。」(不要把肚子當成動物的墳場)
06南海古佛:「肉字本是兩個人,迷人不知大口吞;吃牠半斤還八兩,算來還是人吃人。」
07仙佛慈訓:「奉勸世人早吃齋,人性物性一處來;忍性殺食同胞肉,將心比心實可哀。」 

四、持齋的益處:
 
1養健康,養顏長壽。(口清)
2考靈敏,增強體力,減少疾病。(口清)
3護生態平衡,避免污染,還給地球一片淨土。(口清)
4躲浩劫:關聖帝君訓──「日後世界將更新,盡留吃素持齋人。」(口清)
5長養慈悲心,不違五常之理,德配天地。(口清)
6消冤解孽,不造因果。

仙佛云:「千百年來碗裡羹,冤深似海恨難平;欲知世上刀兵劫,但聽屠門夜半聲。」(口清)
7行菩薩道,頭上改插黃旗,仙佛善護佑,成就彌勒眷屬。(由口清而身清、意清)
8心寡慾,去濁存清,恢復自性靈明。(意清)
9行功立德,改善性格命運。(身清口清意清)
10個人生活,改善社會風氣。(身清意清)
 
五、結論:
仙佛云:「滿腹濁氣難上昇,自古經典有定評。」
我們修道是為成佛而來,唯有「持齋」方能成佛。
五戒之第一戒即「戒殺」,由戒殺才能止惡向善,進一步做到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。


素食養生歌

若慕牛力大,牛食草為糧;

若慕豬體肥,豬食糟與糠;

請看牛與豬,不因食肉強。

若慕肉味美,何不自割嚐?

自割知痛苦,割他意揚揚,

試問此何心?甯非人虎狼?

人知屠者虎,不知食者狼,

世無食肉者,屠門不開張。

顏子簞食不茹葷,孔子蔬食菜羹湯。

肉食者鄙蔬食聖,肉氣助發癡與狂。

芹藻致祭取芳潔,何用腥穢陳牛羊?

祭天天厭之,祭聖聖悲愴;

豈有天與聖,以殺為美腥為香。
張貼者: fang 於 下午5:41 沒有留言:
標籤: 明德新民進修錄 三天法會課題
10 怎樣消冤解孽 (一)
壹、前言︰

「生死骨如山,因果復循環,欲消冤孽債,還須德為先。」這段詩是老師批「一條金線」中消冤解孽篇所慈悲開示的話,我們人自寅會降世以來,迄今已經有六萬餘年,在生死輪迴中轉變不停息,這都是受善惡相報之因果循環,感嘆世人痴迷過深,因為妄貪妄爭,故而積下了累世之冤欠,所以我們當以積德來還之,以功來彌補之。

現今幸遇三期末劫,天道降世大開普渡之時,正是行功立德的最好時機,千萬不要錯過此等奇緣,更須捷足先登,奮勇前進,勿畏困難,不怕艱苦,尤其應該瞭解,惟有將冤孽還清,方能脫離苦海,回覆本源。

我們常聽說︰「禍福無門,唯人自召」或「種豆得豆,種瓜得瓜」這就是說種什麼因即會得什麼果。三世因果經亦云︰「一切世間男女老少貧賤富貴,不管是享福不盡或受苦無窮,皆是前生因果之報。」眾生都得承受過去世所留傳下來的無形遺財,每個人都是自己造業的繼承者,就是因為有因果報應的因素,所以產生了貧賤富貴等的差別,萬般自作還須自受,莫道因果無人見,遠在兒孫近在身。

貳、何謂冤欠業報︰

我們對於因果的定理,如果能瞭解,那對現時或未來的一切業報,就不會生恐懼,所以修道當知消還冤欠之重要。今天後學就借此機緣,與諸位前賢共同探討,要怎樣消冤解業。

一、首先就來說什麼是冤欠以及其種類︰

冤者︰凡未經對方同意從中取利,如貪圖口腹恣意殺害生命(命債)或陰謀暗計,損人利己,使人遭受不白之冤者(冤債)。

欠者︰雖然經對方同意,向人借貸,而後忘了或故意或缺少而未還者(錢債)。

離人骨肉,破人姻緣,毀人名節信譽挑撥離間,佔人便宜,奪人之愛,阻人為善,引人為惡者(孽債)。
眾生因為迷惑而不明道理,不信因果報應,才會有不合理的行為,而所做各種不合理的言行稱之造惡業,自然要自己去承擔去受苦之果報,在受苦報的環境中,又重新造新業。

由惑-業-苦-惑,如此循環不已。因不滿現實環境,所以在逆境中重新造惡業,也有在順境中造惡業。如企業家在交際應酬,除了吃喝還玩女人,當官的貪污受賄賂,以權勢壓人,這些都是造業。
各行各業的人,在每日生活中難免會有做善做惡之事,有善惡的作為,就是在造因造業。因為造因造業未來必定有果報,這稱為因果定律,所以俗語云︰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不是不報,只是時間未到。」

二、業報的種類有個別業與共業:

世界各國在法律上,對犯罪行為,有其共同點,就是犯罪有主犯,從犯之分,主犯與從犯共同行為叫做共犯,單獨犯罪叫做獨犯。在法律上所稱的獨犯佛學上稱之獨業、個人業或各別業,共犯者則稱為共業。
共業是一人計謀,再由多數的人參與行動的共同犯罪行為,或是由多人計謀再唆使某一人去做犯法的事,既然是共同犯罪,未來之果報,也要共同來承受。

故事︰民國七十一、二年間,南台灣屏東縣佳冬省公路上,有一輛協和遊覽車,載有卅二人(司機、車掌在內)由台東出發開往高雄,路過佳冬時與一輛載有汽油的三輪車相碰撞,當時二輛車都被火燒毀,其中包含三輪車伕共卅二人被火燒死,只有一人僥倖受傷。那位三輪車伕是佳冬某油行的伙計,由枋寮買油回佳冬出售,路過該地,不知何故竟與遊覽車相撞,而發生此不幸事故。

幾日後佳冬有關帝廟傳出這一段不幸事故的因由。原來在二百年前,在廣東一帶有一群強盜,以打家劫舍為生,而在當地有位富豪,家中有個家丁,喜歡喝酒賭博。某一日這家丁出外賭博喝酒深夜才回來,次日被主人責罵,因此懷恨在心,而且因缺錢賭博,所以就找上那群強盜,計劃搶劫他家主人財物。這群強盜 本來計劃只劫財不殺人,但在劫財時因主人反抗,所以全家大小都遭殺害,其中有位匪徒比較有良心,大喊不可殺人,我們計劃只有劫財而不殺人的。

在二百年後,果報機緣成熟,這位主人轉生做佳冬油行老板,那位家丁轉生做三輪車伕,土匪頭目與二頭目轉生司機與車掌,其他卅位的匪徒就是車內遊客,而其中受傷未死的就是當初喊不可殺人的那位匪徒。

以前由惡家丁帶來強盜 劫財殺主人,現在輪到他載老板的汽油去燒死那群以前做匪徒,以前是強盜頭目帶領手下去搶劫殺人,現在是轉生司機載以前的手下(遊客)去赴劫,可知業報的力量,實在是太不可思議。
佛經云︰「雖經千百劫,所作業不亡,因緣會遇時,果報還自受。」善惡之根,如影隨形,雖然經過了千世百世的輪迴,只要那因緣成熟必將受報。人各有性,物各有靈,凡是受冤欠者,那有不討之理。

叁、菩薩畏因,凡夫畏果:

諸位前賢,可曾聽過這句話,「菩薩畏因,凡夫畏果」菩薩瞭解之所以有今日一切苦報,必定有其前因,所以在苦境中,不敢再造新因。而凡夫是畏果,凡夫在苦境中會產生不滿不服,怨天尤人的心態,所以在其中又迷了新因。世間人正是常種因又怨果。

有一句話說︰「不知者不罪」。不知諸位前賢的看法如何?一個人之所以會犯罪,是一時之糊塗,或者受了權勢所逼,或是不明事理而被利用。那 他在不知的情形下犯了錯,是否就無罪呢?在法律上是不允許的,只能看其情形而減輕其刑責而已。而在用緣果報上更是不容許犯了錯而想推脫責任的。

在佛經上有段記載說︰佛陀當初在世之時,有弟子問他︰「不知者做後是否無罪?」答曰︰「有一隻鉗子燒得紅紅的,是知道的人拿燙的嚴重呢?還是不知道的人去拿燙得嚴重。」佛陀又云︰「六道眾生業因造作,皆是由不明理造成,怎可以說不知者無罪呢?」

凡夫常被迷惑,才生出種種顛倒而妄造一切惡業,但是菩薩證悟,了知一切是因緣和合,有因就有果,菩薩不但不受迷惑,甚至還能修持解脫生死。所以我們做任何事情,都要慎重,免得將來因為不知而犯了錯誤之事。
雖知曉因果之關係,也應該瞭解「善報非善,惡報非惡」之理。

譬如說,大富大貴是善報,而大富大貴很容易使人墮落造業,如富而不仁或驕傲欺人,這些都是造未來世的苦因,所以說善報非善。反之在環境上很惡劣是惡果,而在惡劣之環境之當中,能夠瞭解有其前因後果,而加強為善修行,對於未來的前途,是會相當好的,所以說惡報非惡。
佛經云︰「欲知前世因,今世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,今生作者是。」關聖亦云︰「莫謂人小無冤愆,豈知前世之冤緣;關某雖然法力大,但能伏魔不伏冤。」

肆、消冤解孽的方法︰

要知世上無因不成果,瞭解因果則要去惡因造善因,且須行善積德以還之。眾生的業障只有自己行功立德來化解,別人是無法頂替的。子女無法頂替父母,父母也無法代子女頂替。甚至仙佛都無法滅定業,所以關聖帝君云︰「關某雖然法力大,但能伏魔不伏冤。」那要如何才能將冤欠化解消除呢?以下幾點可作為參考︰

一、平日修持方針︰

1-依正理而行︰

簡言之「眾善奉行,諸惡莫作」不再造是非,不分別你我計較,去我執我見,待人處事要存一個「敬」字,尊重別人,對方才會尊重你。因人常在不知不覺中得罪他人。因為每個人缺乏自我克制的能力,更缺乏體諒他人的心,因此平時與人相處難免產生磨擦造惡因。師云︰「奉勸世人不要自以為聰明,而暗室欺心,胡做非為,要知舉頭三尺有神明。」

2-改毛病去脾氣︰

人因為歷經生生世世的輪迴,難免帶來許許多多的習氣毛病,無法徹底改除,甚至會編造很多理由來為自己保全身分及面子,若如此即會斬草不除根,春風吹又生。
要認吃虧是消業了罪︰常言道,吃虧就是佔便宜,原諒別人是一種美德,能吃苦了苦,不怨天尤人,在順境中好辦道,而逆境是修道的好環境。

3-要實心懺悔︰

真正實心懺悔才能消除冤欠。六祖在無相頌曰︰「迷人修福不修道,只言修福便是道,布施供養福無邊,心中三惡元來造,擬將修福欲滅罪,後世得福罪還生,但向心中除罪緣,各自性中真懺悔。」並且多叩首,頌念彌勒真經迴向,有機會參加懺悔班。

4-量力而為行功了愿︰

渡人辦道、清口、設佛堂、開荒,只要真心行功了愿,掃十惡(殺、盜、淫、兩舌、綺語、惡口、妄語、貪、嗔、痴)。去八邪(邪見、邪思、邪語、邪業、邪命、邪念、邪定、邪方便)。再三施並行,如此積功累德,老師會為我們撥轉。

5-守律持戒︰

師云不殺生曰仁,就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。不偷盜曰義,就是不侵犯他人的財物。不邪淫曰禮,就是不侵犯他人的身體。不妄語曰信,就是不侵犯他人的名譽。不酒肉曰智,就是不侵犯他人的靈智。

6-要慈悲喜捨,無量功德源於無畏心︰

故事︰佛經記載,有琉璃王者領兵攻打釋迦族,前三次皆為佛陀所阻擋勸退,等到第四次再領兵前來,佛陀知已無法挽回。當琉璃王領兵進攻釋迦族包圍迦毗羅城,殺死了很多人,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蓮尊者為救被困城中之人,以神通之力量,用來救城內五百人,但一到城外,這些人完全化成血水。那時有弟子問佛陀為何會如此,佛陀云︰「神通也敵不過業力。」並訴說其因由︰

在一萬五千年前,有個漁村,有一日村民為了捉魚,將村內一湖水吸乾捉魚。當時有一個小孩看見一隻魚在岸上跳,拿了一隻棍子打魚三下,就離開沒參加捉魚。事情經過了一萬五千年,漁村所有的村民轉生在釋迦族,湖內的魚轉生為琉璃王統領兵攻打釋迦族,誰也救不了他們,連目犍蓮神通廣大,也莫可奈何,當初拿棍子打魚三下的小孩就是我,在共業產生的今天,我也頭痛三天,這是定業不滅。

那麼對共業之業力冤欠是否就束手無策,坐以待斃呢?不然,慈悲喜捨就能轉化業力。在琉璃王攻進城內,要滅釋迦族時,釋迦族的國王摩訶那摩,為他的族人懇求琉璃王說︰「現在你要殺死這麼多人,也很不容易,我懇求你讓我潛到水裡,你就叫他們逃命,等我從水中上來,沒有逃得及的人,你再殺。」琉璃王心想殺數萬人也甚麻煩,而一個人潛到水中不能多久,於是就答應了。

當摩訶那摩潛入水中,大家即刻逃命,但當三萬餘人都已奔逃得所剩無幾時,他開始著急,也奇怪摩訶那摩怎能那 久都不出水來,於是命令一人下水中察看,當那人上來對琉璃王說︰「大王摩訶那摩國王永遠不會浮上來了,他為了救他的族人,把頭髮縛在樹根上,抱著樹死了﹗」這時琉璃王默然不語,即收兵回去。
神通第一的目犍蓮以神通法力,都無法改變的業力,竟給慈悲喜捨的摩訶那摩國王所改變,原本難逃滅族之劫的釋迦族,因而免於滅族之災。

師母當時因官考嚴重,不忍弟子被捉被關,以自己囚困來頂替眾弟子的官考,此乃為慈悲喜捨之愿力化解。
神通不是究竟,神通抵不過業,神通抵不上道德,而業力抵不過正念。

二、緊急時之處理︰

1-默持三寶︰天道弟子只要常常持念,則那邪神不敢來近身,念一遍神通廣大,念兩遍得以超生了死,念三遍則神鬼都懼怕,一切的魑魅魍魎邪魔都化為塵埃。
2-心正意定︰不驚慌害怕,心虛則魔入,一正則能破萬邪。
3-佛堂求助︰請前賢幫忙叩首求老、仙佛慈悲。
4-盡人事聽天命︰認命吃苦了業障。
平時種善因,就會得善因的好處。平時不做虧心事,夜半不怕鬼敲門。心常安泰、神明佑庇、人常尊敬、夜少惡夢、少受嫉妒、魔邪不入、子孫賢明、避災躲劫。

伍、結論

因果的報應,絕對沒有僥倖的,不要自認為沒有那 「衰」會被找到。三天主考云︰「修道自家事,與人何相牽,不修冤愆找,誰能救脫淵。」
要知冤冤相報無了期,劫劫相o難休息,故須隨緣了舊業,更莫造新殃。

師云︰「欲想了你前生債,憑你功德能勾消。」亦云︰「眾生取笑修道人,甚至侮辱修道人,這都是在消修道人的冤孽,多多益善。」
我們修道人,每一個人都有冤欠,更應當惜福而消罪,勤培功德以保性命,樂天知命,立愿而了愿,了愿回理天。


怎樣消冤解孽(二)

後學感念天恩師德,祖師鴻慈,老前人前人大德,點傳師慈悲,引保師的引進,更重要是沾到各位前賢的光,讓後學能在這裡與大家共同研究「如何消冤解孽」。

太上感應篇有一句話:「禍福無門,唯人自召;善惡之報,如影隨形。」要知道天地是最沒有私心的,而禍福也都是我們自己人心所招來的!假如這個念頭所想的是善,做出來就是好事;所想的是惡,做出來就是壞事。最初不過是起了一個念頭而已,但是到後來,經過日積月累,於是就有了善人和惡人的區別了。

所以一個人得禍或是得福,全都決定在當初起了善惡念頭的時候,因此我們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起心動念,其中若有了絲毫的差錯,那麼禍福的果報就會有天差地別。

這個紅塵世界,純善純惡的人其實非常少,那麼可以為善、可以為惡的機會也就多了。因為念頭會有轉移,果報也就會加以斟酌,是報在自己的身上,或報在子孫的身上,或是報在現世,或者是來世,或大或小、或快或慢,其中雖然會有變化不同,但是絕對不會有絲毫錯誤的!

俗話說:「善惡到頭終有報,只爭來早與來遲。不是不報,時辰未到。」所以我們不要只看眼前,應該要看究竟,因為善惡的果報,必定是如影隨形。

清朝崇明地方,有個叫黃永爵的人,有位相士曾替他算命說他只能活到60歲。後來他到南洋做生意,有一條船遇到了大風,船快要翻,黃永爵就急忙的拿出十兩黃金,雇船前往搭救,結果救活了13條人命。後來又遇到那位相士,這時相士看到黃永爵非常驚訝的說:「黃先生,您滿臉的福相,一定是積了大德,做了好事,你不但會有兒子,而且你的兒子還會考上功名,你也會活到高壽。」

後來黃永爵果然生了一個兒子叫黃振鳳,考中了康熙己未年會試的榜首,黃永爵也活到90幾歲,而且很安詳的離開人間。由此可知,天道是如此的真實可信,人為什麼不肯去惡為善呢?
接下來,我們來探討什麼叫做「冤、欠、孽」。

先說冤,為了個人私欲及貪念,不顧天理良心,危害他人的利益,甚至殺人害命、搶奪財物等,都叫做冤。有一位少女懷孕生子,他的父母問他,這小孩的父親是誰,少女因為年紀小,不敢告訴父母親說是她男朋友的,因此少女就隨口說是某某廟寺的一位和尚的。

父母親就帶著女兒及嬰兒去找這位和尚,詢問小孩是你的嗎?那位和尚回答說「是嗎」?結果少女就一口咬定說是您的還不敢承認嗎?和尚再回答說「是這樣嗎」?少女說:是的。

因此和尚就不再辯,就將這小孩留在寺中扶養,經過幾年後,這位少女良心發現,很不安,就老實跟父母親說這小孩的父親不是那位和尚的,是她跟她男朋友所生的。少女及父母親就到寺廟去找那位和尚說,很抱歉,沒有查明清楚就誣賴你,現在我們知道小孩的父親是誰了,真的很對不起!和尚回答說:「是這樣嗎?」少女回答說:「是的。」

由這個故事可知,為何這位和尚會被抹黑呢?乃是和尚前世所欠,今世要還。還好這位和尚是位修行人,知道這前因後果,只用短短的一句話,來承擔來接受,要是他沒有修行,一定會跟人起衝突,或許會造下更多的恩怨,因此和尚就了了這一段。
接下來什麼叫做欠,凡是未經他人同意而從中取利,對方同意幫助你,而你卻忘恩負義、恩將仇報,這種以怨報恩、以恩欠義的人,將來必定也要背負起欠錢還錢、欠命還命的因果,絲毫也別想倖免。

後學家鄰居有位坤道,未經他人同意,以自己是「會首」的身份,在標會時從中做手腳,利用別的會腳名義連續標到會,取得錢財,等其他會腳真的需要標時,發現已經被會首給偷標調。整個事件爆發開來,很多會腳抗議,要求會首賠錢,會首說已經將錢用掉,沒有錢賠。

幾天後,這個會首就忽然暴斃身亡,左右鄰居就紛紛起鬨說:「真是報應啊!」會腳又到會首家請會首的先生負責,沒有想到她先生說不關他的事,有本事你們自己去找他太太要,跟他沒有關係。不到半年,他的先生也突然去世。

俗話說的好:「善有善報,惡有惡報,不是不報,只是時間未到。」
再來我們探討什麼是孽,凡是離人骨肉、破人婚姻、挑撥離間、毀人信譽、敗人名節、佔人便宜、奪人之愛、阻人為善等罪大惡極者皆是孽債,將來一定會遭受到同等的果報。

佛經上有句話說:「欲知前世因,今生受者是;欲知來世果,今生做者是。」先說人面瘡的故事:那真是冤冤相報一千年,非常可怕。

在漢景帝時,宰相爰盎,跟大臣晁錯是政敵死對頭。有一次晁錯建議景帝罷諸侯之權,收歸中央,用意在鞏固朝廷王室的力量,結果引發七國之亂。景帝慌亂之下問爰盎怎麼辦,爰盎說亂是由晁錯引起的,只要殺了晁錯就可平亂。

景帝以為然,在晁錯上朝的半路上,將他綁起來送到刑場殺了,根本不讓晁錯有辯解的機會。晁錯的怨氣沖天,一直要找爰盎報仇。但爰盎轉世多生,卻一直是個修行人,沒有機會。

到了唐朝,爰盎轉做國師,因為一點貢高心,讓晁錯冤欠趁虛而入,變成國師腿上的人面瘡。這個瘡長的像人的臉一樣,露在褲外就不痛,遮起來就痛,怎麼治都治不好。國師本來以為靠自己的修行,可以擺脫冤孽,結果越來越嚴重,他不得不辭掉國師職位,到處遍訪名醫,但仍束手無策,身體一天天消瘦。

就在無法可想的時候,國師記起曾經遇到一個雲遊四方的和尚,告訴他如果有不能解決的問題時,可以到某個深山、某棵松樹下找他。國師千辛萬苦找到了那個地方,見到和尚。和尚跟他說起這段因緣,要他認真懺悔,並叫他到溪邊用水洗人面瘡。

就在清洗的時候,人面瘡開口說:「我找你找了一千年,只因你都在修行,所以暫時饒過你,但身為國師有貢高心,正是我報仇的大好機會。如今既然有和尚的說情,你也有懺悔之心,我倆的冤仇就此一筆勾消。」說完就不見了。國師一回頭,和尚也不見了。國師從此就在深山中認真修行,不再返回朝廷。

關聖帝君說過一句話:「莫謂人小無冤愆,豈知前世之冤緣,關某雖然法力大,但能服魔不服冤。」
由以上的實例,我們知道,世間是有因果循環,當然也有「冤欠孽」的存在,因此我們人人都有業,老師說過一句話:「無業不轉人」,假如我們沒有冤業的話,今生就不會轉為人,而是住在理天的諸天仙佛,逍遙自在了。

可是如果業太重的話,也無法生為人身,而是轉做為畜生。能夠得人身,一定是或多或少帶有業來轉,讓我們有人身可以來了罪。
接著我們來談談,要如何消冤解孽呢?後學以為有幾點可以讓大家做參考。

第一點:依理行事
要怎麼做,才能依理行事,就好比這裡的電車,當這台電車要行走時,是不是遵照著上面的電線來行走,假如這輛電車沒有遵照這個軌道來行的話,是不是會發生車禍呢?我們做事是不是也該遵循合理的腳步來走,如果稍有偏差就會產生很多問題,而造下更多的後果,到時就無法收拾。
恩師說過:「奉勸世人不要自以為聰明,而暗室欺心,胡作非為,要知道舉頭三尺有神明。」

第二點:改毛病去脾氣
人因為歷經生生世世的輪迴,難免帶來許許多多的習氣毛病,無法徹底改除,甚至會編造很多理由來為自己保全身份及面子,不知不覺中就又在造業。所以要想辦法,借由同修道伴的力量,相互勉勵,彼此警惕,將脾氣毛病改掉。
 

第三點:推功攬過
人不要怕吃虧,有過歸自己,有功是大家的。不要習慣性的用要求與責備的語氣去對待人,這是會破壞善緣、增加孽緣的。經常承擔他人的錯失,並不代表懦弱或委屈,而是你的心量變大了、智慧變高了。一旦智慧展現時再去處理事情,那時的態度與方法就會有所不一樣,並且能圓滿解決任何問題。

第四點:實心懺悔
道場中有位坤道壇主,原本修道很虔誠,清口茹素、開設佛堂,對辦道一切佛事不遺餘力。但是,就在她最虔誠修道之時,先生卻出了車禍意外。這件事對她打擊非常大,她總以為自己這麼努力在修辦道,應受仙佛慈悲庇佑才是,為什麼自己會蒙受這種不幸?心中忿怒不平,終日怨天尤人,發道場的牢騷,後來乾脆退道不修不辦了。

也許是這位壇主修道以來,造下不少善業功德,仙佛並未因她的表現而馬上放棄她;相反的,在一次法會中,濟公活佛臨壇,叫辦事人員特地把她找來,辦事人員甚至都說:「她不會來了,她已經退道好久了。」濟公老師依然堅持:「只要去找她,她一定會來,若不來也要想辦法請她來……」
辦事人員去找她時,果然她毫不猶豫的答應,因為她正想找仙佛算帳呢!到了佛堂,她因為心中有所不平,見到濟公老師也沒跪下。

「徒兒呀!妳不要生氣,今天為師把妳的事說清楚,好不好?」濟公老師心平氣和地跟她說:「為師問妳,妳外祖父去世時,妳阿嬤幾歲?」這位壇主不耐煩地說:「三十歲。」她想我先生腿出意外,跟我阿公阿嬤有什麼關係?
濟公老師又問:「妳爸爸去世時,妳媽媽幾歲?」壇主說:「也是三十歲。」她心中隱隱有些不安與恐懼的感覺。濟公老師又問:「妳今年幾歲?」壇主回答:「三十歲。」說完她已感覺毛骨悚然。

濟公老師說:「對了,今年輪到妳守寡了。妳知不知道呀?六萬劫以來的業報啊………」濟公老師慈悲地說明其中的因果:原來這位壇主和她阿嬤(外祖母)、媽媽三人,在前世聯手謀殺了一個男人,而這名男子的太太當年正好是三十歲,守寡守得非常艱苦,終日以淚洗面,最後終於熬不下去自殺身亡。從此夫妻倆怨氣沖天陰魂不散,決心要復仇,要她們三人都嘗到三十歲守寡的滋味,因此報應一代一代發生,從她外祖母到她媽媽,都是三十歲守寡,淒苦一生。

「妳可知道老師和這兩個冤欠說了多少好話嗎?才勸得它們回心轉意,給妳一個行功了愿、以功抵過的機會,才好不容易保住妳先生的性命。如今妳先生的腿,摔跌的狀況雖重,也總可以醫得好了,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?徒兒呀!得道有數難啊,今日已得大道普渡,今世不修,等待何時呢?妳自己聽清楚,想清楚,思惟看看,要不要修道啊?」
這位壇主道親後悔、慚愧,淚流滿面,噗地一聲跪了下來:「恩師慈悲,徒兒一定要修道,一定會修……」

第五點:行功了愿
渡人辦道、清口、掃十惡、去八邪,再「財施、法施、無畏施」。十惡:殺,盜,淫,兩舌,綺語,惡口,妄語,貪,嗔,痴。八邪:邪見、思、語、業、命、念、定、方便

第六點:守律持戒
孔子說:「非禮勿視、非禮勿聽、非禮勿言、非禮勿動。」
一個人最怕的是自以為是,認為自己的心境已經很高了,不必再受這些下乘的法門來約束,於是在不知不覺當中隨心所欲而超越了規矩,絲毫也沒發覺到,那可不是糟糕了嗎?若自認不是柳下惠就千萬不要做柳下惠的功夫,這是會害人害己的。凡是不該做的一點也不去做,必定能夠不逾矩、不犯罪、不結怨。

第七點:要慈悲喜捨
「欲了你前生債,憑你功德能勾消。」「再困難的事,只要你肯去做,仍可以做成功;若不肯去做,再容易的事,也很難做到。」
古代印度淨飯國國王摩訶那摩的百姓,被琉璃王的軍隊包圍,準備屠殺。摩訶王先懇求琉璃王放了百姓,琉璃王不肯。摩訶王再懇求說,他願意潛在水中,在這時間內讓三萬多百姓逃跑,等他起來後逃不掉的再殺。琉璃王想你能潛多久呢,於是就答應了。

摩訶王潛入水中,百姓開始逃跑,大概過了一兩個鐘頭,百姓逃得剩下沒多少了,琉璃王覺得奇怪,派人潛入水中察看,這才發現:原來摩訶王將自己的頭髮綁在水底石頭上,早已氣絕多時。

琉璃王聽到這個消息,震驚得流下眼淚,就此打消屠殺淨飯國的念頭。摩訶那摩寧可犧牲自己生命去救他的子民,這種慈悲心所感召的力量,實在是太偉大了。

真的,只怕您不發心,不必擔心業不能了、冤不能救。因為愿力可以消解業力。
最後,後學想用活佛師尊的一句話來跟大家做個結語:「生死骨如山,因果復循環;欲消冤孽
債,還當德為先。」

恩師又說:「人自有始以來,迄今六萬餘載,生死輪迴,轉變不息;因果循環,善惡相報。迷人妄貪妄爭,遂積下累世之冤愆,當以德還之。倖值三期末運,天道大開普渡,行功立德正當佳期;勿錯此時奇緣,需要捷足英勇;勿畏荊棘,當曉冤孽還清,方能脫苦達源也。」

因此,趁著大道普傳以及祖師的鴻慈大愿護庇之時,讓我們趕緊行功立德。後學才疏學淺,體會有限,如有講得不圓滿的地方,叩請諸天仙佛慈悲赦罪,點傳師補充,各位前賢多多包涵。謝謝各位。
張貼者: fang 於 下午5:20 沒有留言:
標籤: 明德新民進修錄 三天法會課題
11 魔考
魔考二字,是我們修道人必經之路徑,所以說︰「修道未知考者,不足以談也。」又曰︰「有道一定有魔,道魔如影隨形。」欲想成道,必須從魔考中鍛鍊出來,故道曰︰「不煉不成真。」儒曰︰「不考不成聖。」釋曰︰「不磨不煉不成佛。」諺云︰「玉不琢不成器,金不鍊不值錢。」凡吾修道者,經過魔考,要知正是上天造就我們的時候,玆將魔考之真意分類數項,請大家參考︰

一、「分真偽」︰天時已至,收圓臨近,天開科選。雖名為修道之人,仍然良莠混淆,真假難分,有順人情而悖天理者,妄造黑白,無事生非,假公濟私,心性陰險,作出種種傷天害理之事,致使一般真修者,遭不白之冤。故天降魔考,拔精選粹,淘汰不良,然後真偽判出,一般真心修煉者,得以篩選出來,才能辦三期收圓之事也。

二、「消冤孽」︰已往生死輪迴,六萬年之冤債賬,如山似海,今生得求天道,是莫大榮幸;然累世冤欠,豈能容你?老天萬分慈悲,降下考魔,切磋琢磨,以見真志,而了夙愆。凡經一次魔考,必了一次冤欠,漸漸孽重轉輕,化死為活,古往聖賢仙佛,皆是從考魔中鍛鍊而成。

三、「化秉性」︰因人落於後天,氣質變化不同,分成萬有不同之性,但都不合乎中道。即使一般修道者,是己非人,貪高騖遠,虛浮矜燥,粗心大意,行之不著習焉不察之處,在所難免,若能受幾次魔考,碰幾回釘子,自然回心轉意,懺悔改過,化秉性而還天性。

四、「定品位」︰九品蓮臺,按功而定,所謂︰「真道真考驗真心,全在坎坷困難中。」
天考人驗,看你志向,見解、學問、造詣而定升降。

故孔子在陳蔡絕糧七日,從者皆病,孔子愈慷慨讀誦,絃歌不輟,乃召子路而問曰︰「詩云︰『匪兇匪惡,率比曠野。』吾道非乎,奚為至於此耶?」子路作慍色而對曰︰「君子無所困,意者夫子未仁歟?人之弗吾信也,意者夫子未智歟?人之弗吾用也,且由也昔者聞諸夫子曰︰『為善天報之以福,為不善天報之以禍。』

今夫子積德懷義,行之久矣,奚居之窮也。」子曰︰「由,未之識也,吾語汝,汝以仁者為必信也,則伯夷、叔齊不餓死首陽;汝以智者為必用也,則王子比干不見剖心;汝以忠者為必報之,則關龍逢不見刑;汝以諫者為必職也,則伍子胥不見殺。

夫遇者時也,賢不肖者才也,君子博學深謀,而不遇者眾矣,何獨立哉。且芝蘭生於幽林,不以無人而不芳;君子修道立德,不以貧困而改節,為之日人也,是以晉重耳有霸心,生於曹衛,越王勾踐有霸心,生於會稽,故居下而無憂者,則思不遠,處身而常逸者,則志不廣,焉知其始終乎。」

子路出召子貢告知子路,子貢曰︰「夫子之道至大,故天下不能容,夫子之蓋少貶焉。」子曰︰「賜良農能稼,未必能穡,良工能巧,不能為順,君子能修其道,網而紀之,不必能容令不修其道,而求其容,賜爾志不廣矣,思不遠矣。」

子貢出,顏淵入,問亦如之,顏淵曰︰「夫子之道至大,天下莫能容,雖然天子推而行之,世不我用,有國者之醜也,夫子何病焉,不容,然後見君子。」孔子欣然嘆曰︰「有道哉,顏氏之子,使爾多財,吾為爾宰。」

根據以上諸子所言不同,則知其造詣成就,定有差別,以後孔子成至聖,顏淵成復聖,子貢成十哲,子路成大賢,亦可引作魔考中,定品位之參考焉,總之,我們既修真道,必受魔考,那是一定之理。
今將魔考種類再作分析,並將應付之方法一一提出,以作大家之參考。

1·「內考」︰凡是生瘡害病,久而不解,蟲傷狗咬,跌打驚痛,水火不災,盜賊之患,大小都有因果的關係,亦求消解,就是「感之以誠」,因為德可感天,誠能動神,只要能把定真心,信賴上帝,所謂皇天無親,惟德是輔,無形中自然撥機化除矣。

2·「外考」︰即親友毀謗,鄰里譏笑,保甲恫嚇,官府不容,以及武將干涉等等,應付之法就是「信之以理」既明真理,即將世欲看淡,生死由命,何懼之有,故程子修道,當時目之為偽道,呼之為黨人,奏之於朝,刻之於石,茫茫大地,幾無托足之處,朱子學道,當時目之為妄,呼之為妖,信之者犯禁,避之者無罪,毀之者有功,排之者有賞,其身削職奪祿,其徒驅諸邊裔,陽明先生平治禍亂,有功不賞,居蕭談禪,若不知其事者,蔡元定父子因信朱子之學後發配從運,不避艱險,譯居傳道,都是認清真理,看淡世俗,所以不怕考魔也。

3·「氣考」︰就是有恩不報,倒反為仇,使你遭不白之冤,怒氣填胸,火性發作,如此遇此考,要有寬容大量的胸襟去應付,他叫你生氣,偏不生氣,祖師說過︰「有人打老拙,老拙先倒了,有罵老拙,老拙嘻嘻笑,涎吐我臉上,任他自乾了,我亦省氣力,他亦免煩惱。」耶穌說︰「有人打你右臉,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,有人想拿你裡衣,連外衣也由他拿去,強逼你走一里路,你就同他走二里。」所以應該效法祖師和耶穌說的話去實行。

4·「奇考」︰凡傾家敗產,夫妻離散,兒女死亡等,都屬奇考,我們修道不識此考容易墜落,但須如何應付呢?就是「守理認命」要知房產田地,皆屬於假,夫妻兒女終尺離散。古詩云︰「天也空,地也空,人生渺茫在其中,日也空,月也空,東昇西墜為誰攻,金也空,銀也空,死後何曾在手中,田也空,地也空,換了多少主人翁,妻也空,子也空,黃泉路上不相逢。」所以人之一生,得失榮枯,皆由命運而定,不可強求,亦不可辭,如此則無所謂考矣。

5·「順考」︰可分聖凡兩面來說︰凡是妻恩子愛,推不開,打不破,聲色貨利,隨聲肆慾,使你迷而忘返,聖者,前人獎勵,後學附和,使你驕傲放肆,趾高氣揚,不知不覺中,將道心放棄矣。若遇此考,應速覺猛醒,「順來逆受」,凡者,要臨淵止步,懸崖勒馬,知前途可畏,抱道速修。聖者,要反躬自問,所受獎勵與恭維,是否有愧,自然順考可逍解矣。

6·「逆考」︰亦分聖凡兩面來說,凡者,父母妻子怨恨,環境艱難,衣食困苦,失志背運,憂鬱身心。聖者,前人無情,後學鄙視,致使你灰心喪氣,無所適從。遇此考場,應「逆來順受」,凡者,安份守命,把定道心,須知玉碎,不失其白,竹焚不毀其節,聖者修無為之功,應以報恩了愿為前提,處處反求諸己,對承上啟下,宜每覺有不及處。

7·「顛到考」︰三期末劫,修煉真道,原為了脫生死關,斷滅因果,只因一般修道之士,根基緣份,冤欠不同,故所遇魔考亦異,或先貧後富,得意洋洋,棄絕道念,或先富後貧,憂鬱牢騷,抱怨退志,若遇此考,應當素位而行,抱定真志,念念不忘時刻常存,造次必於是,顛沛必於是。

8·「道考」︰分內外兩種,內考是本道同仁,(小者)言行不顧,違仁失義,彼此忿恨,互起摩擦。(大者)心生陰險,分枝別派,爭道盤奪天命。外考是三十六左道,七十二旁門,種種法術,無奇有,使你目花神亂,難辨真偽,稍有貪妄心,恐怕要登舟尋舟,騎騾覓驢。

若遇此考,必須貪無妄,要閉目思過,懺悔求天,道經云︰「清靜無為」儒云︰「無聲無臭」,佛經云︰「若以色見我,以音聲求我,是人行邪道,不能見如來。」又云︰「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」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是觀。」所以我們修道,應認清道考。

以上各種考魔,你們任何人,若遇到時,千萬想想院長所說的話,考者是明考,魔者是暗考,考易識,魔不易識,總之外外「喜怒愛憎」四個字,凡不中節,皆入魔境矣。所以修道要識透魔相,否則,不防魔禦魔,反之助魔成魔,多麼可怕!像如來佛前世為忍辱仙人時受歌利王分身之辱,他認為正是我的恩人,並助他早早成道,說我來世降生時,一定先渡你。後來如來成道,渡弟子阿難即是歌利王後身。又如岳武穆風波亭遇難時,恐弟子後叛,召至刑場,同歸於盡;還感謝秦檜,使其成為忠良。

由此可知,古來秉忠孝節義,多是色身頂劫靈性歸天得好,何況我們修天道呢?雖然如此,但恐一般少見多怪者,難免流言謗語,譏刺詆評,故老子云︰「上士聞道,勤而行之,中士聞道,若存若亡,下士聞道,則大笑之。」莊周曰︰「籬燕不知鴻鵠,夏蟲難以語冰,井蛙不信天大。」宋玉曰︰「其曲彌高,其和彌寡。」孔子曰︰「德修謗興,道高毀來。」由此觀之,有道有魔,一定之理。吾儕修道,必須警惕,勉勵抱無為無畏之精神,存不知不慍之度量,方不致受魔考包圍矣。

魔考是修行與否的指標, 魔考對修行人是一種肯定。

真心修行的人,魔眾才會來考驗;沒有真心修行的人,魔眾懶得理你,所以碰到魔考是好事。
沒碰到魔考表示我們根本還沒進入真正的修行。

儘管聽道幾十年也是一樣,以為自己在修道,其實還只是瞎修練而已。
老仙翁說:考不動你的心就不算考驗,通過考驗就回到性命的源頭,通不過考驗就走到人生的盡頭。
張貼者: fang 於 下午5:17 沒有留言:
標籤: 明德新民進修錄 三天法會課題
12 天恩師德與尊師重道
說起天恩師德,真是無法用言語來加以形容,光說上天老對我們的恩德,實是無邊無量了。自從寅會生人以後,老娘唯恐皇胎兒女們,在世上遭受痛苦,所以屢次派遣聖神佛祖,分別降世來治理這個世界,例如伏羲氏畫八卦,造書契;神農氏嘗百草辨藥性;軒轅氏造舟車、制衣冠;倉頡造文字;伶倫造律呂等等。從此制禮作樂,文物大備,已把這世界治理的完完整整,並作成了各種物質,凡是吃的、用的,以及一切等等,莫不是應有盡有,以供人類之享受。

尤其現劫殘年,浩劫漫天遍地的降下來,老娘深恐我們這些兒女們毀於大劫之中,故把亙古不輕傳的天機密寶真天道,降於世間,大開普渡,使這些善良的兒女們,同得真道,以期安然渡過劫關,肉體與靈性共獲安全,而且靈性一旦歸天,終古得救,永不退轉,不僅救吾一人,而且救了我們的父母祖先,脫出輪迴,共享安樂,可知上天老對我們之一切慈悲,真是無微不至了。以上所列,僅不過是百萬分之一而已,詳細敘述,根本亦不可能。

至於我們的師尊師母二位老大人,為了救渡三曹靈性,不戀先天極樂之聖位,共同領受老之命,倒裝降世於苦海之中,共駕慈舟,犧牲一切,風塵僕僕走遍天涯海角。

多處尋找原人歷盡一切辛酸,受盡各種魔難,櫛風沐雨,霜餐露宿,披星戴月,日月奔忙,食不甘味,夜不安枕,為辦末後收圓大事,挽救三曹原靈佛性,二位老人家,受盡一般人從來未受過的重大苦楚,終至筋疲力竭燃盡燈油,結果我們的師尊老大人,落個累死,為道犧牲,竟於民國三十六年丁亥八月中秋,溘然歸天,噩耗傳來,三曹震驚,真是山川含淚,草木興悲。

我們的師母老人家,所遭受的種種痛苦,更非大家所能想像得到的。為了我們一般弟子們,三年奔波,五年痛淚,怕的是眾人末後迷失了方向,落個白修,所以在師尊殯天以後,他老人家為了多少的難,發了多少的愁,受了多少的苦,遭受多少的罪,納毀受謗,忍辱負重,還得奔走各處,不顧一切的去救人。他老人家這種大慈大悲,遭受這樣的苦難,為了什麼呢?為的是救人救世。

大家想想,縱然是金剛之體,也經不起這樣的折磨,所以他老人家多年以來,總是病不離身,不能恢復健康。因種種關係,不能出頭與大家見面,可是他老人家的心,無時無刻不在惦記著一般弟子們;尤其值此末後升降關頭來臨之際,他老人家心如熱鍋螞蟻,焦急如焚,關懷著大家,每日以淚洗面。請各位想一想,師尊師母二位老大人,為了我們大家,受了這麼大的痛苦,我們當弟子的心中應當作何感想。

還有我們的老前人,為了救渡這一方的好人,捨棄了自己的財產事業,犧牲了家庭的溫暖,離別了妻子兒女,冒著危險,乘風破浪,萬里開荒,來到台灣。為了救眾人的性命,受盡種種之考魔和一切艱難困苦,真是令人言之落淚。

在三十八年的時候,因台南方面出考,勢極嚴重,他老人家心如油煎,既憂愁又焦急,日夜不寧,甚至忘餐廢寢,又兼同時大陸淪陷,與內地一般道親完全沒有了聯繫,對於生活來源,亦告斷絕,所有追隨他老人家來台辦道之人,生活勢將陷於絕境,這時他老人家心中萬分惶恐,非常焦急,經千思萬慮之後,才決定開設店舖,以期維持眾人之生活。

於是領導幾位小弟兄們,張羅籌備一切事宜,從事修改門面,大興士木之工,一切都是他老親自下手,有時上房,有時下地,夜以繼日的勞作不休,結果在這精神與體力雙重打擊下,身體不能支持,竟致大病臨身,驚險萬狀,眾人都嚇得不知所措,眼看勢將有不測之虞,幸蒙皇母格外慈憐,也是我們大家還有相當的造化,他老人家之病終於轉危為安,乃竟漸漸痊癒了。

假設他老人家在那時,果真有個三長兩短,請大家想一想,我們今天到了什麼地步了?他老人家為了救我們的生死性命,遭受這偌大的痛苦辛酸,我們當後學的,又應作何感想,上面所述,不過揀其要者,略向大家講一講,若把他來台後,若干年中所受的所有魔考憂患,顛簸和熬煎,一一的向各位詳細敘述,實非拙口笨嘴的兄弟,所能做得到的,講到此處,怎不使人心如刀攪一樣的難過呢?

如今老前人成道了,白水老人是他最喜歡的稱號,我們要時時記得他老人家的淡泊一生、清白一生。老前人臨終前曾說:「但須繼我志,何須求我身」,可見他老人家對後學們是怎樣的期待,色身終將毀滅,但開荒下種、普渡眾生的志愿,要前仆後繼永續經營下去啊!
 
再說我們的前人德慧菩薩,以一個不識字的、三吋金蓮的少奶奶,跟隨老前人來到台灣,歷盡艱辛,南來北往的渡化原胎佛子。大陸淪陷,無法與家人團聚,終日淚往肚裡流的心情,我們又如何能想像得到?尤其前人的節儉與慈悲為懷,真是說也說不完的例證。

如今前人歸空後證得「德慧菩薩」的果位,是我們後學的福氣,也讓我們充分瞭解到:成道者未必是有學問、地位高、錢財多的人,當無畏師也照樣可以成道,只要他以一顆真心誠意在為眾生服務就成了。

總之,上天老對我們之大慈大悲,是如此之重大,我們的師尊師母二位老人家對我們之大恩大德,又如此之寬宏;我們的老前人前人,為救我們大家及我們的九玄七祖,身受這樣大的折磨,我們大家實應把良心掏出來,徹底認真的改正自己,捨己救眾,立愿了愿,照愿實行,以報天恩師德於萬一,這才不愧我們自己的天理良心,我們才真能性命得救,玄祖沾光。
請大家注意吧,天時不早啦,快把良心掏出來吧﹗再來談談尊師重道。尊師如何尊法?
1.體師之心︰活佛老師以挽救眾生脫出苦海,同登覺路為心,吾們應當深加體會,亦時刻心懷救世才是。
2.尊師之訓︰師尊於借竅或沙盤上之指示,叫吾們行真功實善,吾們理應認真遵行。
3.效師之行︰為救各處眾生,千山萬水,不辭辛勞,受魔受考,為道犧牲,我們也應當效法他老人家之犧牲才對。
4.繼師之志︰吾們老師以普救眾生,繼往聖而開來學為志願,我們豈可心有二志?
5.行師之道︰吾們應當替天行道,代天宣化,挽救迷人,守死善道,化人心為道心,方不負老師傳道之一片苦心也。
6.了師之愿︰乃是普渡三曹,人人成道,個個成佛,如今師愿未了,吾們自應繼續完成之。
7.欽師之意︰應不違背老師之意,而行濟人利物之事。總之,大家如能分師之憂,師徒之間,心心相印,而做出不約而同之事蹟,方為真正之尊師也。

重道者何?
即處處以道為前提,寧可屈已從人,見道成道,決不私心利己,困窮而敗節、多開荒、立奇功、設佛堂、造天橋,發慈悲之心,行方便之舌,宣揚道義,救渡迷童,化惡為善,化愚為賢,啟發人智,化人成道,如此則為真功實善,立功立德。故以道為重者,定能守死善道。

尊師與重道是離不開的,因道是師傳,不得不尊師;師的本意為傳道,道又不可不重。若偏於尊師,則落於執象而成人情矣,應酬投機,終不合天人一貫之旨;若偏於重道,則落於頑空,名為偏見,同諸木石,道無成就。

尊師如同開花而沒有結果,沒有結果就是無功德,上天就沒有你的果位,重道而不尊師,又如一條金線,沒有拉住則十分危險,「忘師性命難保全」,不能歸根,修道何益?故修道必先知明師之至尊,尊道之至貴,尊師重道,發乎自性,始終不二,知行合一,才不枉費今生得道也。

如今師尊、師母、老前人、前人雖已歸空,咱們三生有幸,能緊握一條金線,能夠時時從前輩大德口中,聞知老前人前人的德澤風範,應該拿出至誠之心,效法前賢的腳步。

說到此處,我們且再反覆的想想,上天老大開宏恩,師尊師母大慈大悲,老前人前人為救咱們及咱們的九玄七祖脫出苦海,離鄉背井,身受折磨,此恩此德,應當如何報答?我們既已知道天恩師德的重大,尊師重道的重要,因此要先行立愿,立志效法聖賢仙佛,捨己救眾,以報天恩師德於萬一,這才不愧我們身為後學,亦不負今生為人之目的也。

最後願以三天院長的幾句訓語與大家共勉之︰「天恩師德報不完,無地自容愧般般。前人成全心田費,粉身碎骨表白虔。欺師滅祖膽包天,尊師重道乃順天。一指之師終北面,一世師生萬萬年。任爾功高無邊量,忘師性命難保全。」


13 信愿行證
一、前言
各位前賢,我們來參加三天的法會,到現在就快要結束了,真是恭喜各位!在三天當中,或許各位會感覺這法會簡直比「出基本教練」還要嚴,坐著正正的,又不能翹腿,不能講話,不能吸煙,吃的很簡單,睡的也是克難式的,招待亦不週到,後學現在就代表各位辦事人員,向各位前賢表示歉意。另外,仙佛以前有講過,今天開的班,就是「仙佛班」,各位坐的就是仙佛椅,所以後學也要給大家恭喜。

二、信
後學今天要講的題目就是「信愿行證」。大家都求過道,知道三寶好用,如果三更半夜地震,棟樑壓下來,你說︰「等一下,我用一下三寶」,這樣可以嗎?怎麼來得及,三寶還沒用完就嗚呼哀哉了,所以我們得到三寶,一定要有信心,有信心自然到時仙佛會來搭救。

後學求道以後,有一次看開沙,那時是辦道,我心裡想,如果先背下來,再臨時表演一下也可以,但是後來看仙佛批訓。有從遠方來的,有的心裡懷疑,有的已經走了,有的家裡有事,急著要回去不敢講,仙佛一個一個叫名字把他心理想的都講出來,有一位在農會裡當會計,仙佛叫他「千萬算盤莫打差」,後學那時才知道仙佛的奧妙。

各位說說︰「有沒有鬼神?」有些人不相信,他說「那看不到的」,但是晚上經過墳墓的時候,唉喲,不知道有沒有?三步作二步走,人問他有沒有看到鬼?就說︰「活見鬼,怎麼會有鬼。」他口說不信,心裡還是信。
大家開了三天的班,現在有信心了嗎?大家不好意思說,也不知道如何說,有什麼信心呢?後學以為我們要有以下幾點的認識︰

1.道真、理真、天命明師亦真。道是正道,理是真理,天命明師是真的。
2.有天堂、有地獄、有鬼神,一點超生絕不騙人。
3.仙佛聖訓是真。
大家認為三才借竅是真的還是假的,是仙佛的語言還是人去背出來的?後學以前就想是背的,但是以後常接近三才,才知道三才只是國中畢業、高中畢業,沒什麼高學歷,平時沒辦道時,各人在家裡忙各人的工作,從來不曾看她拿什麼來背,到時開沙借竅,出口成章,講出很多的妙訓,有七言的有五言的。這才完全相信仙佛。

有一次南部開班仙佛借竅,第一天就將一百多名班員的名字全部叫出來,配起來作詩,單叫我們記名字就記不完,何況還要做妙訓,所以仙佛聖訓是真的,一點也不假。
4.三期末劫與天盤之轉變亦真。
5.天地將有毀壞的一天。
6.生死輪迴因果報應是真,冤孽債亦真。
7.聖賢仙佛是人修成的。
有人曾說仙有仙骨,那有這麼簡單,我只知道「吃飽飽,挑重重」這樣對嗎?各位前賢有看布袋戲嗎,黃俊雄在講︰「三十三天天外天,天外有神仙,神仙本是凡人做,只怕凡人心不堅。」所以只要有信心,一定可以修成。

三、愿
我們既然有信心,一定要有一個方法,有一條正路,不然就是盲修瞎鍊,像「盲人騎瞎馬。」結果一定跌倒,這條路就是「愿」,有些人不識字,不知路,又不好意思問,很近的走半天也沒走到,這個「愿」就是「指路標」,這個指路標指向那裡呢?指向西天。

自古修道人參禪打坐了一生,不遇明師也無法成道的,現在明師降世,道就在眼前,仙佛有云︰「入道要門,發心為首;修道急務,立愿當先。心發則眾生可渡,愿立則佛道堪成。」

談到這我來說個小故事。有一個小沙彌(小孩子出家叫小沙彌)拜了一個師父為師。他的師父有他心通,有一天,師父說帶他出去遊山玩水。小沙彌很早就將包袱打好,走在師父後面,小沙彌從來未出門,這次出門看到世間眾生為名為利,勞碌一生太可憐,就發心要渡盡眾生。
他的師父看到小沙彌發大宏「愿」將來不得了,就幫他背包袱叫他走前面。小沙彌走在前面想,世間眾生,那麼多,那裡渡得盡,還是跟師父笨笨的修,以後笨笨的成。師父就把包袱還他,叫他走後面。

小沙彌又想,跟師父修只獨善其身,以後成羅漢,排在廟寺旁邊,人去燒香,佛祖在中央,多插幾枝香,如果有剩下就隨便插一下,有時剛好拿不夠,就沒有份,還是去渡天下眾生吧!師父又代他背包袱,叫他走前面。
就這樣重覆好幾次,小沙彌心裡覺得奇怪,就對他師父說︰「今天您老人家怎麼變來變去,一會兒叫我在前,一會兒叫我在後,還幫我背包袱。」

師父說︰「不是我心變來變去,是你心變了,一會兒發宏愿,一會兒又後悔。你發大愿,功德在我之上,當然要走在前面,又後悔了,所以走在後面。」小沙彌想,只心裡想而已就這麼厲害。這沒有好好修不成,以後果然修成了大仙。

所以最重要的是「要發心」,要如何發心呢?我們先看看自古聖賢、仙佛怎樣發心。

01.南海古佛:發十二條大愿。其中一條「不渡盡天下眾生,誓不成佛。」但是他根本也沒有渡盡,就成了佛。
02.彌勒祖師:發四十八條大愿。其中一條「化娑婆世界為蓮花邦」,而彌勒古佛也還沒做到這個愿,卻成了佛。
03.地藏王菩薩:發七十二條大愿。大家修道要去那裡,理天對不對,地藏古佛修道要入地獄,其中一條
「不渡盡地獄鬼魂,誓不成佛。」他也沒有渡盡,就成了地藏古佛。
04.釋迦牟尼:發四弘願。
人間有生、老、病、死四苦海,他要「渡盡無邊眾生離苦海」,他也沒有渡盡,也是成佛。所以我們只要肯發心立願,量力而為,盡了心盡了力,必定成佛。那麼我們如何發心呢?

現在後學將所謂「六條大愿」,簡單向大家報告,給各位前賢做參考。

1、重聖輕凡:就是聖事看重一點,凡事看輕一點,這樣做得到嗎?有人講︰「第一顧肚子,第二顧佛祖。」肚子要顧,佛祖也要顧,肚子吃得飽就好,吃得太多也不好,如果有朋友要請吃飯,正好那時有人請你講道,那要去吃飯,還是講道?凡事沒做,其他時候可以補,錢一旦沒賺到,什麼時候都可以賺,聖事誤了一次,就失去一次機會。就像來開法會。

你說這三天沒閒,過兩天才有空,明天來你要聽誰講,還有人講嗎?有人說︰「我沒時間!」你沒閒,我也沒閒,誰最閒,大家說誰最閒,最閒的人有三種︰

1·死人︰不怕寒、暖、冷、熱出門要八人抬,銅鑼咚咚響。

2·病人︰再沒閒也要找時間生病。

3·瘋子︰每人閒著什麼事也不用愁。
所以我們要忙 偷閒,善男信女,親戚朋友多少渡幾個,慢慢就可以修成,老師說過︰「一天拿兩小時去修道,則成佛有餘。」

重聖輕凡初發心,效法前賢之精神;
聖事人人皆有份,袖手旁觀是愚人。

2、財法雙施:
01.財施︰財施就是出錢,有人會說修道不必錢,修道不是要錢,
那什麼叫財施呢?來開班你的車費誰出的,自己出的。三天來在這 吃、
住拿一點助班費也是財施。

02.行財施︰發心印善書助道,助人成立佛堂,助人開荒闡道,
或者花車錢去渡人,此都是財施。

「財施有如井中水,一邊串打一邊生;
三日五日不打水,何曾淹到井欄邊。」

有誠心行財施,上天一定幫助,上天怎樣幫助呢?這麼誠心助道,仙佛保佑,家庭平安,醫院少進兩次 ,錢財用在辦道上,又有功又快樂。你說這樣有功,那我為了表誠心,把全部財產都獻出,這樣有功嗎?有,但這樣也有過,妻子兒女寄人養,怎麼沒過,可以財施要量力而為,講到這兒我講一個故事。


當初釋迦牟尼講經說法,每人要獻一盞燈,一位老太太沒錢又想聽,不得已剪了三千煩惱絲買一盞油燈,後來魔來擾亂,惟那盞燈愈吹愈亮,所以仙佛完全看人的誠心,像乾道︰煙酒不沾,一天十元,一個月三百元,用在辦道上功德無量,花街柳巷不要去走。

坤道︰你說先生一天給我三十元買菜,我買五元,貳拾伍元行功印善書,這樣可以嗎?不可以,人道要顧,光顧天道也不行,那個「擦一下」的,少買一盒,留下來功德無量,修道要返回本來面目,本來面目就好了,熱天流汗你敢像我這樣擦汗嗎?只是點到為足而已,有的前面白白很漂亮,後面黑黑不太好看。財施有限,法施無量。

財如水來法如船,助道辦道兩兼全;
各有能力盡表現,寸功不昧註天盤。
 
03.法施︰法施就是講道,有人會說︰「我不會講」各位前賢渡過人的有多少?你們渡人難道是比幾下,他就來求,是不是要講幾句,這就是法施。
 
04.渡人及講道都是法施,有人講要上班沒時間,上班也可以渡人。乾道︰每天下班,一齊走,一天講幾句,久了,就渡起來。坤道︰乾道上班可以渡人,我每天洗衣服、買菜、煮飯不曾出門,要怎樣渡人,你看鄰居什麼時候洗衣服,手一面洗,口一面講也可以。不然就等他去買菜的時候,故意一起去,一天、二天,久了一定被妳渡起來。
法施功德是無邊,隨緣化渡廣成全;
各有能力盡表現,寸功不昧註天盤。

3、清口茹素:清口──入口清、出口清。茹素──就是吃齋。
語云︰「有德者超我身,無德者償我命。」如果佛祖要吃雞,那隻雞一定甘願被吃,因被吃了不用修就可往西天。我們要吃以前要想,我們有德還是無德,無德就不要吃。就像你如果在路上被總統撞倒了,他給你握握手道歉,你就高興得不得了,今天跟總統握手。如果是乞丐一定罵他一頓。
01.吃初一、十五好不好,也可以,不過初一、十五作牙,今天吃素,明天再切,還不是一樣一塊也沒有少掉。
02.三、六、九單日,雙日好嗎?也可以,今天祖母過生日,恭喜拜壽吃一餐,吃完了才想到今日要吃素。
03·早上不吃,下午多吃兩塊,不就補回去了。
前面這些都不算吃素,清口茹素要吃全天候,吃到死為止。有人想,那我三更半夜到廚房走走,反正沒人知道,如果這樣想的就不要立。
另外關於不殺生的問題,有以下觀念上要釐清的地方。
01·有人說︰蚊子、老鼠可以殺嗎?趕走別人家,沒慈悲心,可以殺,但不要故意找老鼠殺。
02·為國上前線殺敵,要殺,照殺不誤。
立這條愿要看環境,自己有主權,環境許可就可以立。
坤道小姐未結婚不要立,乾道如果太太不煮給你吃,

也不要 立,先學吃以後慢慢再說,等吃習慣,對道理認識透徹後再立,
當初後學也沒有立,以後才求前人慈悲,讓我立了這條愿。
03·仙佛有說︰「吃一隻雞要渡兩個人,我們算一算,從小到現在共吃了幾隻雞, 修道至今,又渡了幾人呢?要挾以前先考慮一下。」

清口茹素發慈悲,從今六畜冤斷絕;
佛盤首先把名列,心廣體胖劈萬邪。

4、捨身辦道︰
捨身辦道菩薩愿,上天取得爾心田;
為道頂起諸魔難,為眾捨己芳名傳。
01·大的捨身就是把家庭安頓好,全心全力去渡化眾生。
02·一般我們半聖半凡,忙 偷閒,一次、兩次去渡人不怕麻煩,不怕魔考,不怕人毀謗,而不是每天在佛堂,只要有這個愿就好。捨身辦道算來是菩薩愿,有這個愿,就像菩薩一樣,各人的前途,各人打算,以前開班時說到此,有人說︰「佛堂一間我住,我明天搬來幫忙,吃用由他人供給,那功就給人分一半,在家修,自己賺錢辦道,功果自己得。」

5、開設佛堂 :
01·就是在自己的家,選一間乾淨寧靜的房間,設老的佛位,自己拜也可以發慈悲心來救渡眾生,辦道也可以。

仙佛云︰「人間一佛堂,天上一葉蓮。」設一間佛堂,有一千三百功,人講三千功圓,八百果滿,設一佛堂剩一千七百功就夠,設佛堂救渡眾生,給道親方便研究道理及參拜等,其功德無量。

02·設佛堂的好處︰
(1)邪鬼邪神會避開,福佑家庭平安。
(2)能逢凶化吉,遇難呈祥,民國四十七年,台北件義路發生火災,整排房子付之一炬,中間一棟完好無恙,記者拍照才知道是南海古佛慈悲顯化救劫。
(3)設佛堂有什麼條件︰
1·全家求道 2·一人可以清口 3·三年內能完成就可以立。
有些人今年不能設,要等至明年後年,有人要求當兵平安先立愿,回家後再設也可以。
開設佛堂孝為先,接引佛子認娘顏;
早晚亦可表奉敬,逢凶化吉妙無邊。

6、開荒下種:
就是在全無道親的地方,渡人設佛堂,救眾那一方的眾生。開荒下種是建奇功,如你在那一方開荒,將來就是那一方的前賢。
開荒下種志沖天,仙佛隨時在身邊;
祝爾早日了宏愿,天人共建大功端。

四、信愿行是三資糧

我們既有心愿就要實行,人生無常,誰也不敢擔保自己的壽命有多長,從前有三位老人家在中秋節晚上,飲酒賞月,其中一位就先說︰「明年的今天晚上,三人能同在這裡見面不知有多好。」另一位接著說︰「你講得這麼多以後的事,明天晚上能見面就很好了。」第三位嘆說︰「我這口氣呼出,不知能否吸回都成問題,怎麼說到明天的事。」
所以能早一步行,西方就近了一步,尤其現在天時急緊,世界各地火水風災,天災人禍瘟疫這麼多,要行功就得趕快。

佛家云︰「信愿行」是佛家「三資糧」。

我們既有信心就應趕快去行,但行要有方法,就是立愿,均先在佛槃註冊,且我們祖先在地府可得到一朵蓮花去聽經。以往的任何罪,濟公老師暫時替我們擔起,看我們立愿後表現怎樣,如我們早一日行功,則我們的祖先亦可早日超升,將來自己亦能達本還原。

立愿尚有下列好處:
 
1、可以約束自己的心︰人的心隨時會變化,今天開過法會,道真、理真、天命真,會知行功立德︰「一天兩天佛在眼前」,可是過了幾日後,這個請吃午飯,那個請吃晚飯。則「三天四天,佛在半天」再過些日子,兒子討「爸爸要五毛錢」太太叫︰「老伴沒米了」就「五天六天,佛在西天。」

2、感謝上天慈悲,師尊、師母、前人大德︰上天慈悲降下大道,使原佛子能回鄉朝。前人之大德,拋家捨業,茹苦含辛來台救渡眾生。我們立愿不但表白誠心,一方面可對老盡孝,且可安慰老師、師母及前人的苦心。

3、增加仙佛的助力︰三曹大事,全靠人辦,惟人能弘道,所以只要有誠心,仙佛一定暗中相助,幫助你行功了愿。

4、保佑自己平安︰仙佛說︰只要有誠心代天宣化,替仙佛辦事,仙佛隨時在身邊保護,這有很多的印證,信愿行是三資糧,無愿不成仙佛,就像選縣長,去登記,但是沒有發表政見,要競選就困難。坐大車也一樣,如包袱放上去佔位子,人家把我們拿走,我們也不敢和他爭。

如果買「對號」的慢慢走,只要趕得上就有位子,我們現在先立愿,佛盤就有一份,就是聖賢仙佛的候選人,將來慢慢行功了愿,肯行自然會到。
回復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註冊

本版積分規則

手機版|悟見天道網 網址:na.hpc.tw 微信ID:myoktw google-site-verification=6ij7kFXPFawzrQw9kXd_FVRWASmY5mHnEEE7CbSnLNc

GMT+8, 2024-12-21 22:34 , Processed in 0.104257 second(s), 14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© 2001-2023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